2025年4月12日 地藏王菩薩本尊法同修速報
文/ TBSN
* 人生的重點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是要對眾生有意義
* 你問我答:阿彌陀佛、文殊菩薩與大威德金剛三者是相連的,本身都象征智慧也能消業
* 楞嚴經精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心在眼與識之間是不對的
聖尊開示: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壽命長短,重要的是在這一生能夠做有意義的事情,對眾生有意義,這就已經是在娑婆世界贏得了掌聲。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從來不會知道老去是如何,也不會去想病是怎樣。因此釋迦牟尼佛常常提及四念處:觀受是苦、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你問我答 互動環節弟子問:
台灣 蓮花小亮
弟子蓮花小亮想請教師尊,因為弟子問題,在這世間,除了師佛,可能無人可以回答,還希望師尊能能慈悲為弟子開示,謝謝師尊
第一,就以獨雄大威德金剛而言,它在唐卡密部顯現威德之相,就以無上密部而言,除了空跟有,智慧與方便,有其他的秘密跟理趣嗎?
第二,師佛曾經教過弟子等如何在眉心輪安置大威德金剛,所有的佛菩薩化為明點空光進入到大威德心中,時輪金剛法是以外時輪,內時輪,別時輪三者互相泯滅,漸漸在光明之中消除行者累世業障跟習性,就以大威德金剛而言,是否藉由佛菩薩變化的明點空光,淨化行者累世習性,達到行者修行成就呢?
感恩師尊慈悲開示,弟子蓮花小亮頂禮
聖尊回答:第一個問題,大威德金剛的表像就是閻魔法王,是文殊菩薩的變化身,也是阿彌陀佛的變化身,三者是相連的,也都像征著智慧,也都能夠消除業障。大威德金剛顯現閻魔法王的身是為了降伏閻魔法王。
文殊菩薩有很大力量是因為在過去早已成就,也是七佛之師。有了智慧,業障就會消除。其理趣就是在空與有之間,智慧就是空,慈悲就是有。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此法本身就是一個儀軌。眉心輪是千葉蓮花的所在,佛菩薩放光從眉心輪進入直至全身都是光明。內時輪其實指的就是身體本身,外時輪指的就是外在的環境,別時輪是合起來。時輪金剛法就是以時間的巨輪把自己的業障都清除乾淨。大威德金剛法就是以充滿智慧的光明照亮行者,甚至能用這道光去照亮其他的眾生。
聖尊開示楞嚴經:
《楞嚴經》
卷第一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雲何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聖尊解釋經義:阿難對釋迦牟尼佛說,我也曾經聽過佛與文殊菩薩等法王子談實相,釋迦牟尼佛也曾經說過心不在裡面,也不在外面,現在我如此想,在裡面的話也不看見身體裡面,在外面心與眼睛又不相通。因為眼與心彼此互相知道,但是在裡面又看不到,所以心應該是在眼睛與外面的中間。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如果像你所的這樣是沒有道理,為何呢?若是在中間,一定有它的位置。你現在說心是在中間,那麼中間又在哪裡?哪裡是心的地方?如果講在中間,那就在皮膚嗎?中間要有一個定位。但是方位是沒辦法定的,東南西北搞不清楚,一定要有一個中心點。中間那個點又要如何定出來?表皮與身體混在一起,就會很雜亂。
阿難回答:我所說的並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那樣。眼睛與看的物品是緣,這個物品可以在眼睛裡面辨識出來,眼睛是有分別的,但是被看的物品是不知道的。識心就是中間,如此這就是心的所在。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若是如此。識看這個東西,你說的心是在中間,那中間的定位又是在哪裡?眼睛與識是一個還是兩個東西呢?什麼叫做中間呢?如此根本沒有體性,所以你說在中間是一點益處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