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法王盧勝彥2016年6月12日美國彩虹雷藏寺週日「白蓮花王護摩大法會」《道果》第6講開示>
首先,敬禮傳承祖師,敬禮了鳴和尚,敬禮薩迦證空上師,敬禮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敬禮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護摩主尊「香巴拉國白蓮花王」,敬禮壇城三寶。
師母,各位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今天與會的貴賓是中華民國駐瑞典代表處廖東周大使夫人Judy師姐、真佛宗宗委會法律顧問周慧芳律師、中天電視台「給你點上心燈」節目製作人徐雅琪師姐、馬來西亞拿汀李菁師姐及千金李琪師姐、林淑華醫師、印第安納大學經濟系教授林鼎鈞博士、芝加哥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強博士、芝加哥吳漢洲醫師、California four small girls(加州四大媽),台灣苗栗洪信家夫婦、莊駿耀醫師夫婦;台灣陽光舞供團林師姐、蔡師姐、梁師兄;高歡嫻醫師、世界天音雅樂合唱團團員。大家午安!大家好!(台語)大家午安!大家好!(國語)你好!大家好!(廣東話)唔該!唔該晒!(廣東話:謝謝大家)。
通知大家,下星期6月19日的護摩法會,本尊是長壽佛長壽如來,歡迎大家主祈。要健康長壽才能自在,不健康長壽就很辛苦。
◎今天我們做的護摩,主尊是白蓮花王,第一次白蓮花王的法會是在香港做的。在香巴拉淨土中,大部分來講,每個人所修習的都是時輪金剛。因為最早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法會的時候,曾經分一個身到南印度的一個地方,叫做吉祥米聚塔,化為時輪金剛,為月賢王說「時輪金剛法」。月賢王聽了以後,將時輪金剛法帶回香巴拉淨土,從此香巴拉淨土就有了時輪金剛法。第一代的國王屬於具種王,叫做名稱王,第二代就是白蓮花王,白蓮花王將時輪金剛的要義寫在《無垢光明論》。甚麼是無垢?虛空就是無垢,沒甚麼汙穢。
虛空很遠大,不是我們眼睛所看見的藍色的虛空,上面是藍藍的天,白雲朵朵,甚至烏雲遍佈,不管怎麼樣的變化,虛空永遠都是清淨的,因為真正的虛空不受汙染,無垢的意思就是在這裡。那麼,光明呢?因為在無垢之下,沒有汙穢之下,一直都是光明照耀著。所以《無垢光明論》裡面主要的意思是這樣。白蓮花王著有《無垢光明論》,白蓮花王也就是大白蓮花童子,無二無別,沒有甚麼分別。在印度最古老的經典Mahabharata(大史詩)中,香巴拉國的月賢法王在吉祥米聚塔,由釋迦牟尼佛化現的口傳之中,領取時輪金剛的教法,於是有25代的具種王傳承了時輪金剛的教法。第一個國王就是名稱王,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第二個國王是白蓮花王,祂有名的著作是《無垢光明論》、《時輪續心要》,另外還有《吉祥勝義祈願文》。白蓮花王的著作是比較多的,祂是最具名望的國王,祂的威名放射十方。
◎修白蓮花王的法有很多的成就,第一點,自身可以成為蓮花童子本尊;第二點,可以到任何一個佛國淨土;第三點,多世的父母跟眷屬,這是屬於孝道的。你修了白蓮花王,你多世的父母以及眷屬都能得到解脫而進入佛國,這是比較特別的;第四點,可以得到如來的智慧,就是佛慧,這就是成就了;第五點,若在人間,將是大般若法王,也就是大智慧法王;第六點,可以神通任運,降伏四魔;第七點,最後的成就是,無垢光明自在。
所以白蓮花王法是一個可以廣度眾生、拯救眾生、慈悲眾生、發菩提心的一個很好的法,非常好的法。我們介紹了白蓮花王,修持方法,宗委會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有祂的咒語,又有祂的法相,你觀想祂的法相,嘴巴唸著咒語,結的手印跟大白蓮花童子的手印一樣。
昨天有提到一件事情,我談到「善財童子53參」。善財童子是不是去拜訪了蘇卡悉底?祂所拜訪的第25位是婆須蜜多女,婆須蜜多女是不是蘇卡悉底,還不能確定。講起來,應該蘇卡悉底是一個修法成就者,那麼婆須蜜多女也是一個修法成就者。加拿大那個老姑婆,一直問師尊:「師尊啊!畢哇巴能將61歲的蘇卡悉底變成16歲,那師尊能不能將老姑婆也變成16歲?」老姑婆幾歲?她一直問這個問題。我講能夠年輕,是賀爾蒙的問題,在醫學上,你為什麼會變老?因為你的賀爾蒙變少才會老。最年輕的時候,差不多是25歲,那時候是妳身上的賀爾蒙最充沛的時候,慢慢就減少了,到了40歲,你的褪黑激素也是賀爾蒙之一,就少了一半,睡眠就開始產生問題。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的時候,很年輕看起來就很老;有的人年紀很大,看起來就青春洋溢。像我們的California four small girls,看起來就青春洋溢,還是很年輕的樣子。在醫學上,我認為是賀爾蒙。但是還有一種,就是氣的問題,上行氣、下行氣、遍行氣、心氣、火伴氣,這5種氣在你的身體裡面流通,只要都非常的順暢,血氣統統都通,就會年輕;血氣有了阻礙,就一定疼痛,就一定發炎,就一定有障礙,就一定生病。
Hawaii夏威夷來的Aloha,我不知道她的名字,見到她就叫她Aloha就對了,Hawaii夏威夷來的Aloha在哪裡?在那裡。她第一次見到我就說:「元気やるか-近來安好」我跟她講:「元気ある-健康」如果跟她講:「元気もない-不建康」沒有元氣,元氣都消掉了。元気ある就能夠精神很好,精力充沛,臉色紅潤,很有活力,不管幾歲,她的青春跟力量都會發揮出來,這是最重要的。日本人寫信寫到最後,都會寫「元氣」,就是祝福你「元気ある」,其實,元氣就是青春。所以氣、血、賀爾蒙如果非常的充沛的話就青春,少的話就開始老化。陳傳芳講的,40歲稍微發胖,50歲老當益壯,60歲血壓向上,70歲偶而遺忘,80歲搖搖晃晃,走路搖搖晃晃,90歲全部都忘掉了,全部遺忘,100歲掛在牆上。人會老化,會死,那是一定的,生、老、病、死,能延長你的壽命就很好。
昨天晚上,白度母來找我,祂唱了一首歌耶!我記不住那一首歌,祂唱了好多遍,在虛空中唱,在我的床邊唱,我翻過身來看祂,祂就轉到我背後,又唱,要我記住。我70幾歲了,那裡記得住?醒過來,稍微記住,祂唱的是:「月正圓,睡正甜」,月亮很圓的時候,你睡得真正的甜。「我跟您的距離不很遠」,前面這一段好像是這樣。第二段呢?「一在天」,一個在天上,「一在地」,一個在地上,「一樣能夠相聚」,第二段好像是這個意思。第三段呢?祂講,「金爐泛祥煙,天女彈妙弦,祝福您壽綿綿。」然後,祂就講,這一段好像是我在天上已經幫您準備仙筵,最後那一句,忘了。總之,有四段,祂唱得很好聽,我慢慢想慢慢記,看看能不能寫出來。
◎成就者跟本尊,或者跟自己相應的,都是有驗相的;像畢哇巴,祂連續七個晚上都有驗相出來。
中國史上,玄奘大師在印度那爛陀寺依戒賢學法。玄奘大師在印度成就了以後,他學的是唯識。傳唯識最早的兩個祖師是無著跟天親,又叫世親。無著跟天親是同一個人嗎?喔!他們是兄弟,他們都是唯識的,他們學法所得到的傳承是跟彌勒菩薩學的。玄奘大師學好了以後,他想要得到班智達,必須在印度的無遮大會,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起來問他問題,如果問不倒,才是班智達;如果問倒了,就不是班智達。像是在考博士、考院士一樣,很多人問問題,必須回答出來,有口試的,很多人會起來問問題。玄奘大師建了一個很高的法座,另外又建了一個很高的法座,如果有人來上法座問他問題,如果他沒辦法答出來,就下台,不是班智達,不是成就者。問到統統可以答,而且是正確的答案,對方也很滿意。玄奘大師在印度也建了高塔,坐在很高的法座上面,讓印度的大學者來問他問題。根據我所了解的,玄奘大師凱旋歸國,很風光,唯識學好了,傳的弟子叫做甚麼,見基吧?窺基啊?字很難念,他們講窺基,我是講見基,見基是另外一位吧!?到日本去的好像是見基!我是想見基,因為比較好念。玄奘是傳給窺基。玄奘大師築了高塔,要大家問他問題,他當然也是班智達。他築了高塔,那邊也築了高塔,兩邊要對講,結果玄奘大師坐在那邊,從早上坐到晚上,一直打瞌睡,連一個人上台都沒有。當然凱旋而歸。
◎這裡提到,「陳那一傳弟子為護法,密教阿闍梨的傳承可考者,始於毘流波(即畢哇巴)」,「至於呂澂的《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對護法的描述則為:護法,祂是南印人,是建志城一個大臣家的子,出家以後,便至那爛陀寺,據西藏傳他在那寺入了陳那之門,其後並在該寺當住持。」也就是那爛陀寺的校長。
「年紀是很輕僅二十餘歲,祂還在中印一帶對外道、小乘加以很不客氣的破斥。」祂對小乘跟外道都是很不客氣的。「祂在那寺做住持時,得到比祂大一歲的戒賢為弟子,成為祂門下非常出色的高足,護法在二十九歲那年,感到身體不適便退休了,離開那寺到佛成道地菩提伽耶,在大菩提寺住了三、四年,修習禪觀與從事著作,年僅三十二歲就死了。」這個記載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祂化了一個名,變成瑜伽士;三十二歲以後祂化了一個名,到深山裡面當瑜伽士。「雖然西藏傳說祂是陳那門下,實際上是不是還不清楚,不過祂講的法是與陳那有關。」祂講的法是跟陳那有關係的。
◎「護法退休後,即由戒賢繼續主持那寺講座,繼承戒賢主持那爛陀寺的是智光,月稱後來在那爛陀寺當住持,月稱之後的大家是寂天,博通了內外各派學說,後到那爛陀寺出家,入勝天(護法的後輩)之門。」呂澂所講的那爛陀歷代住持,等於是校長,陳那是第一位,也就是《釋量論》的作者,護法是第二位,戒賢是第三位,智光是第四位,月稱是第五位,勝天是第六位,寂天是第七位,按照呂澂所寫的是這樣的。
昨天有提到,甚麼是唯識,甚麼是中觀。我們學佛法,一定要認識甚麼是「唯識」。所謂唯識的法,是根據眼、耳、鼻、舌、身、意、意根、阿賴耶識八識,因為「阿賴耶識藏如來」,就叫做「如來藏」。從眼、耳、鼻、舌、身、意、意根、阿賴耶識,到了第八識的阿賴耶識就有如來的光明在裡面。將如來藏的如來發現,打開阿賴耶識,你就可以見到佛,就可以成就。唯識的學說是這樣的。至於中觀的學說,印順導師講龍樹菩薩的《中論》、《十二門論》跟《百論》,三個論就變成「三論宗」,依這三個論修學。印順導師是屬於中觀派的,所謂中觀派,就是將旁邊的統統拿掉,不是靠左邊,也不是靠右邊,也不是靠中間,靠很微妙的那一種邊,也不是邊。不靠左,不靠右,不靠中間,靠的是甚麼?就是妙,很微妙的,這一種微妙就是屬於中觀派,應該會有成就的,所以又叫做「應成派」,「中觀應成派」,也就是西藏密宗黃教大部分用的。我這樣講中觀,大家應該也有概念了,不靠左,不靠右。你看禪宗,「不思善、不思惡」,我不靠著善,也不靠著惡,就是那個時候。禪宗也是,「不思善、不思惡,就是那個時候」,六祖惠能講的,祂的這種成就,也是屬於中觀學說。有一個論叫做《入中論》,誰看過《入中論》?一本書這麼大本,單單講中觀,不得了,你看,《中論》、《十二門論》、《百論》,一百個論,就很多了,不是我講的那麼簡單,現在只是給你們概念,唯識是怎麼樣,中觀是怎麼樣,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講一個笑話,昨天第一次跟老婆下象棋,先生講:「妳的車可以轉彎,我忍了。妳說妳的馬可以走目字,因為是千里馬,我忍了。妳的炮隔幾個都可以打,是高射炮,我忍了。妳的兵可以倒退走,是特種兵,我也忍了。妳的象可以過河,是飛象,我也忍了。但妳用我的士,幹掉我的將。還說那是妳培養了多年的間諜,特意派來做臥底的,怎麼忍?」老婆永遠是贏的,老婆永遠是贏家,我們都是輸家。你如果要強過你的老婆,你就知道,你不會有飯可以吃,早餐也沒了,宵夜你也不用想了,你就乖乖的自己去廚房弄吧!不然你就去睡覺,很可憐的,男士們,大家都要忍一點。
你看印度佛教思想者,好幾個都在談畢哇巴,每個的講法都不一樣,可見他們的歷史是不準的,很多都不是很準的。這笑話是屬於中年人的煩惱,中年有甚麼煩惱?職務不高,薪水不高,血壓、血脂、血糖高;地位不突出、工作也不突出,腰椎盤突出;大會不發言,小會不發言,攝護腺發炎;炒菜也糊了,燒飯也糊了,麻將不胡。中年人的煩惱,這是笑話,跟大家談笑吧!
這裡有一個笑話,歷史上有一個董卓,董卓宴請眾將喝酒,於是命令所有服務女士當晚需穿著薄紗,裡面不得穿內衣,若隱若現阿娜多姿,但必須用木炭將自己的胸部塗黑,不知做甚麼用。宴會至一半時,突然一陣陰風將會場的蠟燭吹熄,現場叫聲不斷,董卓趕快命令將蠟燭點著。這時,董卓發現所有賓客雙手都黑了,董卓感嘆真是…。只有呂布大將軍雙手乾淨,董卓很高興敬呂布將軍一杯酒,呂布一時興奮開懷大笑,呂布牙齒全黑了。這是笑話。
我曾經講了一句話,坦白講,這笑話就是心理學。從年輕到現在,根據我的觀察,男人都是豬哥,沒有男人不豬哥的,就是在於有修跟沒有修的,有修的就能自制,沒有修的就不能自制。
◎所以有修行是有差別的,因為有修行,會懂得很多的戒律,你在那時候可以控制自己的身口意,身口意可以自制,不能夠自制的,就是不能夠自制。
像那些性侵犯的體質,都是連續性的,那一種體質跟一般人不是很一樣的,他沒辦法自己控制自己。有些人雖然有戒律,雖然知道佛法很好有修行,但是他也沒辦法自制。那天就有弟子問我:「師尊啊!我沒辦法自制。」我問:「那麼你求甚麼呢?」「師尊,有沒有符可以吃?」問我有沒有符可以吃,可以控制他的慾望。這是自己要控制的。當你學了佛法,經常將戒律放在你的腦海裡,久而久之,你就能夠自制。你不能自制,我翻了我師父所有給我的符,就是沒有這種符啊!你找醫生去打針,可能有辦法,醫生幫你打針,打了針,或者是讓戒護所將你關起來,跟吸毒是一樣,上了癮,你就完了。慾望也是一樣,只要你上了癮,你就沒辦法自己克制。所以我覺得我們學佛法的,有修行,就是因為有戒律,才能產生定力,因為有戒才能產生定,有了定才能夠產生智慧。有一句話講,「美女腰間掛寶劍,不斬聖賢斬凡夫,雖然未見人頭落,教你暗中骨髓枯。」縱情於聲色的,臉就變成三角臉,整個下巴統統都消瘦,身體也弱了,慢慢地,無形之中,你的精神力統統不夠了,統統都消耗掉了。
◎你要學佛法,尤其是密教,修氣、脈、明點,修無漏法。像畢哇巴,祂一定修成無漏法,才可能將蘇卡悉底從61歲變成16歲,一定是無漏法。所以無漏法一定要修成。當你無漏法修成以後,拙火法很容易燃,那時候,全身血氣統統都通。男的血氣統統都通,自然能夠用你自己的血氣催發對方的血氣,讓她的血氣也都能夠通。再來呢?能夠令她產生大樂的時候,賀爾蒙從腦海裡分泌,一直充沛到整個全身,這樣才能從61歲轉成16歲,就是這方法。
男的能夠將自己充沛的血氣催發女的本身血氣的流通。然後在大樂的時候,由腦海裡面分泌多巴胺,降到妳的全身,讓妳產生青春的氣息,61歲能轉成16歲是這個原因。
有一個女的晚上睡不著,她居然請來一個道士驅鬼。她說:「最近真的很奇怪,先是上樓梯,木頭樓梯竟然硬生生碎了,後來我又坐到椅子上,椅子竟然也折了,最恐怖的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床竟然也塌了,請大師救救我,我好害怕。」道士聽了以後,掏出桃木劍,舞動一通,劍指著那個女子,大喝:「妳傻啊!妳應該減肥了。」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自己的原因,不是別人害你的。同樣的,「親愛的,你覺得我的身材怎樣?」「挺好的。」「你騙人啊!我的密友對我說我沒有腰啊!」「她瞎了,這麼粗的腰她都看不見?」誰做的?自己做的,所以很多事情,不要怪別人,其實都不是別人的錯,原來都是自己的錯,不要老是以為都是別人錯了。學佛的人應該嚴格的管制自己,寬鬆的原諒別人,這是一種修養。嗡嘛呢唄咪吽。
文/杏子恭錄
來源:真佛報1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