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釋經文】(二十七)



「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三)

  我們今天再來講「圓覺經」。今天是講-『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現在,我們就來講「菩提」兩個字。

  這兩個字,是最常見的。但是據我所知道的,雖然佛教徒都知道「菩提」兩個字,但是很多人,我一問到:「什麼是『菩提』兩個字?」他又講不出來。現在你們先想一想,什麼是「菩提」兩個字?「菩提」是最常見的哦,佛教徒不知道菩提的話,那不得了。等一下我要問你們,「『菩提』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們先看它,這本書裡面的註釋。它是這樣子寫的:「三世諸佛所證得的無上『菩提』」。這「菩提」兩個字啊,它解釋成「三世諸佛所證得的無上菩提。這種解釋,真叫人生氣,馬上就要翻桌子。這叫人家好笑,也覺得很可憐,也可笑。真的,這本「圓覺經」,假如是我的話,馬上我就燒掉,這個根本就沒有解釋嘛!

  他註釋「菩提」兩個字,他只這樣講:「菩提就是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這個水準,差不多幼稚園,這種註釋是幼稚園的水準。本來我是不想再講這一本書的註釋的,但是,有時候看一看,實在愈看愈氣,將來我這個「圓覺經」講完的時候,這些書通通給我燒掉,省得留在這個世界上丟人現眼。根本沒有解釋嘛!倒不如我們這樣子講:所謂「菩提」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時候,坐在菩提樹下的那個「菩提」,那不是更好?所謂「菩提」就是真佛宗在溫哥華設的「菩提堂」,就叫做「菩提」。所謂「菩提」就是現在師尊掛在這個脖子上的這條唸珠,叫做「星月菩提」。真的,很想講一句這個,慧君法師經常在講的那一句。(笑)

  本來解釋這個佛經,不是有超智慧的人來註釋的話,這種註釋佛經都不能看的。

  「菩提」是什麼?要問你們哪,啊!這個老毛病又來了,反正你們都不答,不是不會答啦!反正你們都是不答的,到最後都還是要我答。

  不是我考你們,是你們考我,我今天講不出「菩提」兩個字,我盧勝彥就給你顛倒寫。你以後就寫「彥勝盧」,不用寫盧勝彥。我這個「盧」就給你踢過來,踢過去。你可以把「盧」著寫,像英文一樣,寫橫的。

  所以很多佛教徒,他本身對於佛經不求甚解。「菩提」兩個字,都可以看得到的,「菩提素食館?」對不對?「星月菩提子」?「菩提堂」?「菩提事業」?「菩提樹」?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弟子,給師尊寄來,他說他是到印度去,佛陀開悟的時候,他坐在菩提樹下,然後那個菩提樹所生出來的葉子,他就寄給我。「菩提樹」?大家都知道的。很多弟子,給師尊寄來,他說他是到印度去,佛陀開悟的時候,他坐在菩提樹下,然後那個菩提樹所生出來的葉子,他就寄給我。「菩提葉。」我就把那個菩提葉拿起來,放在我的書裡面,很寶貝的當成書箋,這樣子放著。他知道那是菩提葉,那「菩提」兩個字是什麼呢?你知道有一個作家也寫了文章,「星月菩提」對不對?那你知道「菩提」兩個字是什麼嗎?很多佛教徒就是這樣子,大而化之,不求甚解。最普遍的這兩個字,也就是最不容易懂的字。那我現在問大家,「菩提」兩個字,你用一個字來表示就好,好不好?

  「菩提」兩個字,你只要講出一個字來就好了。「菩提」兩個字啊,好啦我講啦!反正你們都不講的啦!

  「菩提」兩個字,做一個字解,就是「覺」。「圓覺經」的這個「覺」字,就是「覺」。也可以這樣子講:「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智慧」。這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就是講「無上智慧」啦!那麼這一種「菩提」就叫「大菩提」,叫「大菩提」也就是說「無上智慧」,也就是「大菩提」。其實這「菩提」兩個字,最深的意義,就是「覺」,覺悟的「覺」。「明白世間,出世間,所有一切事物的本體」就叫做「覺」,也就是菩提。我們不能像他這樣子註釋的:「三世諸佛所証得的無上菩提」。不過這一本書燒掉實在是很可惜,印的很好,這個留起來呢,就慢慢的可以這樣子講,講給大家聽。然後你們拿到這本書,你們可以參考它的這一些註釋註解,也是可以的啦。但是事實上,不夠透澈,這一本「圓覺經」它解釋得不夠透澈。

  現在我們談「覺」這個字。就是「菩提」嘛!這個「覺」字啊,佛陀講的,以前我也說過的,有兩個門可以入--一個就是「理入」,一個就是「事入」。什麼是「理入」呢?就是理論上的,屬於心靈上的。今天大家都很明白,都清楚,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一切世間的物質現象,都是「成、住、壞、空」的。這個是「理」。一切世間所有的相,全部都是幻生的,就是空幻而生,因緣而生。「成、住、壞、空」就是會走到「空」的這個境界來。大家都明白,我這個出生,是「因緣而生」,那麼將來我會走到「入滅」,也就是「圓寂」,那就沒有了。那麼你心靈上,你屬於這個一切啊,物質啊,都會壞空的。那麼到時候呢,你只有業障隨身。唯有業隨身,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你的一個「識」,一個「業」。「業」跟「識」,含在一起,就變成一個「染識」。這個「業」呢,就是隨著你的。

  現在我們大家都已經開悟了。所有真佛宗的弟子,所有眾生,學佛者,在「理」上都清楚明白。在「事」上呢,事實上你不一定能夠講得通的。你在實修上面,你不一定能夠知道怎麼樣子去修行,去証果的。

  你知道「果」啊,「佛」、「如來」。知道怎麼來,知道怎麼去,就是如來。這個「理」上你都清楚的,你要怎麼樣子做呢?

  佛教徒要怎麼做呢?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要守五戒,要行十善。

  那麼再來呢,你要做「四諦法」。要學「四諦法」,聲聞乘。你知道「苦集滅道」,那麼你要學「三學」,「三無漏學」---「戒、定、慧」三學。最後你要做菩薩,要行「六度萬行」。

  佛教徒都知道啊,「五戒十善」啊,這個「苦集滅道」啊,「戒定慧」三學。最後你要做菩薩,要行「六度萬行」。

  佛教徒都知道啊,「五戒十善」啊,這個「苦集滅道」啊,「戒定慧」三學啊,這個「六度」啊,你要行「六度萬行」啊,做一個菩薩,然後將來呢,要得到「大圓滿」這個佛果。好啦!成佛啦,佛教徒都知道的,這些「理」上都很清楚。但是在「事」上呢,事實上呢,你能不能清楚呢?那就有問題。所以「事入」也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真佛宗修行,就是很重視這個「事入」。「理」上我們都通,但「事」上我們不通。在「事」上來講,好像我們很簡單的,今天拿一個什麼來做比喻啊?拿錢來做一個比喻最好了,拿金錢來做一個比喻:--

  很多人都知道,「金錢」不過是一個物質的東西。你活著的時候,你能夠用,你死了絕對是帶不走的。我們都知道,所有金錢的東西啊,死了以後你一毛錢你都帶不走的。芝加哥毛愈師姐她就跟我講,她知道的,這個「理」上她都知道的。毛愈師姐她就是這樣子講,她說:「師尊啊,這個我知道啊,像我們這樣子的年紀啊,我們知道金錢上已經夠用了。但是呢,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對於金錢的喜愛不會降低呢?他永遠是愈多愈好呢?我們知道這個金錢在享樂上也是有限的。因為你年齡到某一個層次以後呢,你再怎麼樣子奢侈,你也不可能花多少的錢,但是為什麼對那些的喜愛永遠沒有休止呢?」這是一個問題。

  另外我們也有很多弟子,他跟我講,「我明年就要真正修行了」。到了明年以後呢?他又說,「我明年是要真正修行了」。他跟我講這個「明年」,已經講了十年了。已經十年哦,他跟我講說要放下一切,要好好的修行,他每一次都講「明年」,「我明年絕對要好好的實修」。每一次都講「明年」。這個明年,就是今年的明年,又是明年的後年。就這樣子一年一年的拖過去,等到有一天,他要入土的時候,他會這樣子站吧跟我講,「師尊,我明年才要修行」。因為他事情還沒有了。什麼事情沒有了?賺錢的事情還沒有了。他要讓自己的老婆,吃得飽,睡得暖;要使自己的兒子,吃得飽,睡得暖;又要使自己的兒子娶媳婦,又要媳婦生孩子,又要孩子長大,又要好好讀書,又要孫子,又要怎麼樣。我們曉得,我們學佛啊,學修行就是要「了生死」。這個「了」倒不是「了生死」,是「了錢」。因為他對於錢永遠不能「了」,所以叫「了了錢」。應該講起來是「了了錢中」,在錢堆裡面過日子,他明明知道錢是沒有什麼利益的。不過在娑婆世界,暫時借你用一用,你為什麼執著不放呢?那種貪愛啊,永無休止呢?這個是理論上啊,可以講的通。理論上是講說;「唉!錢是一毛錢都帶不走的。」但事實上你貪執這個金錢,在事上,在事實上你是講不通的。你說對不對?

  再說,物質的東西,現在最貴的東西就是Diamond,就是鑽石,這是石頭啊,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是石頭。這鑽石就是石頭嘛!比石頭好看一點。你為什麼會愛那個東西呢?所以有時候啊,假如有些弟子啊,好意供養師尊好的東西,「唉呀!我有好的東西供養師尊」,我就想起這個石頭。他講的是真的好的東西。啊,他供養師尊。這個就拿過來,我一看,「唉呀,是好的東西」。我要把它做什麼用呢?我不可能把它賣掉的。那麼我就收在我的這個金庫裡面,收在那金庫裡面,一粒一粒這樣擺好。隔了幾天不放心,因為那金庫師母會去摸的。(笑)我會不放心啊,我要去看一下,我會去看一下這個Diamond還在不在?「哦!還在」,心裡就放心,放心一點,一看有一點灰塵,就找一塊這個紙啊,乾淨的棉花紙,把它擦擦,看一看這個石頭,這麼小的石頭,「這麼亮,真好」,又把它放回去。隔了一陣子,又想到了,總會去給它摸一下,這樣子。這個石頭,我們曉得,對我來講,亳無益處。可以講,「是借你呆看幾十年。」你假如永遠保持這個東西,就是借你呆看幾十年。有什麼好喜,有什麼好愛的,你又不可能拿它去賣了錢。那賣了,買的時候很貴哦,賣的時候他就是給你折價的很厲害的。

  「理」上你想通了,這個東西不過是「借你呆看幾十年」。那現在怎麼辦呢?師尊這些東西怎麼辦呢?你們想一想。送給你們最好?(笑)對不對?送啊,其實我通通都送人了。(笑)我沒有什麼東西的。以前我倒蠻喜歡這些好像珍奇的古玩,這些東西的。但是我現在覺得說有些好東西啊,送送人也好。好像師母也是啦!她也是喜歡把這些東西送人。那一個弟子比較勤奮,作成一種鼓勵他的禮品。啊,他做的很好啊!這些弟子做的很好唧,她就喜歡送這些東西給那些弟子,那麼弟子也心生歡喜。

  那麼最好懂了這些道理以後,這個東西沒有什麼益處的啦!你懂了這些道理以後呢,你可以轉供養給師尊(笑),那麼師尊再供養出去,再給弟子當成鼓勵的禮品,弟子玩一陣子以後又可以再送回來。這樣子輪流,交流啊,會產生這個,很好的。很好的一種這個,我講不出是什麼。(笑)

  不過這個是理論上,我們都是講得通的。像這種情形,知道鑽石就是石頭,知道金錢無益。那麼我們把金錢拿來做什麼呢?做菩提事業。那麼把這些鑽石拿來做什麼呢?也可以莊嚴佛菩薩。鑽石你可以鑲在佛菩薩的這個眉心啊,也是莊嚴佛菩薩。做有意義的事情,不要拿來呆看,這個也是一種好處啦。那麼所謂的「事入」,什麼叫做「事法」呢?事法就一切佛法當中啊,都是「有為法」,一切佛法都是「有為法」。

  那麼「有為」的佛法,你假如知道「有為佛法」的真正實修的道理的話,你就能夠由「事入」,真正的修行去進入,一直到把這些「有為法」變成「無為法」。那麼你就可以証得「菩提」,你就能夠得到「覺」。

  佛法本身是「有為法」。像我們密教裡面的所有的法,都是「有為法」。但是你把「有為法」証到「無為法」的話,就產生一種「覺」。這一種「覺」是真正的「菩提」,就是你真正的智慧,這個才是最真實的。很多人都明白這個世間,事物的這些道理,你都清楚明白的,「一切皆空」。

  像這個人跟人之間啊,我做一個很小的比喻:人跟人之間啊,最難相處的,人跟人是最難相處的,人跟人之間都是有是非的。那麼我們密教裡面的大法,是要觀想,除了我、你、他、所有眾生之外的,都要平等無分別。那個還要有「無我觀」哪,那麼「無我觀」怎麼先做平等觀呢?我不是告訴大家嗎?你自己要觀成自己,把對方的這些冤親債主也觀成你自己,再把所有眾生的臉都觀成你自己,這是眾生跟我之間的平等觀:這樣子慢慢講起來,你就解除你自己心中的那一股怨氣。你對所有的這個冤親債主不會有怨的這種感覺,你要消除自我,把自己「自我」變成「無我」,而且「眾生都是我」。這一種平等無分別的這一種智慧,這個是佛的本身的一個大智慧。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我講過的,今天你能夠做得到這一點嗎?「理」上你是清楚的,但是事實上,你根本做不到。你看這個冤親債主來了,連他走路的姿勢,你都覺得不滿,真的。你看他走路你就覺得心中就不爽了,你看到他的臉你就覺得討厭,不要說他開口說話。其實這就是你本身的由你的心產生的一種分別,這個不是屬於佛法。

  佛法是叫你「無我」,「眾生平等」,「無分別」,叫你吃虧就是佔便宜。你老是要佔人家便宜,但是人家老是讓你佔便宜,那這一股怨氣就不能消。但是應該是平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是我一樣嘛!大家都是一樣的,同一個本質的,同一個根源的。為什麼還會有怨呢? 這個「理」上大家都清楚明白的,就是你們做不到。但是叫你修行,從「事入」修「白骨觀」,修「無我觀」,修「平等觀」,就是一種「有為」的修行方法。但是你修行得到了「覺」以後呢,你就真正能夠「事理合一」了,成為真正的一個完美的佛。所以你得到這個「覺」是非常難得的。

  像我們密教的修行,這個「無漏法」,「明點法」,「拙火法」,其實它最後的目的,還是「空」。它最後的目的還是「五大智慧」。如來的五大智慧,如來的五大智就是「大菩提」。你不要看這個「明點法」,它是「有為」的佛法,是密教的佛法。這個像「無漏法」,它是「有為」的法,像這個「拙火法」是有為的法。

  但密教這幾個法,最終的目的,仍然修成明覺,「光明空性」。所以我們真佛宗最後的這個証法就是「光明、空性」,也就是「淨光空性」。「空性」是什麼呢?就是五大智慧的綜合。那「淨光」是什麼呢?就是化為「法身」。「淨光法身」,這樣子你得到真正空性以後啊,你對於金錢就知道怎麼樣子去應用,而不會去貪。你對於鑽石也不會去貪著,你知道怎麼應用。那麼這樣子方叫做「理、事」都能夠合一。

  「菩提」兩個字,就是「覺」,最終的「覺」,就是「空」,最終的「覺」就是「空性」跟「淨光」,就是「法身」。最終的「覺」就是「如來的五大智慧」,「大菩提」。

  今天我講「菩提」兩個字,就是這樣子解釋。「菩提」就是「覺」的意思。那麼如來的這個三世諸佛所証得的「覺」,就是「大菩提」,就是「大覺」。佛陀又叫做「大覺尊者」,可以講就是「大菩提尊者」。

  今天大家對這「菩提」兩個字,我想是印象深刻。

  嗡嘛呢唄咪吽!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