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口才
今天我們聽蓮今法師他講「口才」,「口才」事實上就是跟他講的一樣,是靠訓練的。因為沒有一個人一出生的時候,他就會講話了,一定靠練習的,當然也有天賦啦!
「口才」對我們法師跟上師,都非常重要。因為你縱然有滿肚子的學問,但是你講不出來,沒有人可以知道,也不會清楚。所以法師跟上師,訓練自己的口才,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講話,他有天賦,自己也講得很好。這樣由他的口,去做弘法的工作,他的眾生緣,很多。眾生的緣,愈聚愈多。
將來出去弘法,他本身的力量是增加。他不只是靠著這個口來弘法,由他的講話,跟他種種的材料組合起來,就變成很好的一個攝召力。
假如你不會講話,或者你自己的材料很少,你懂的佛學知識,本身來講又不是很深奧,也不能夠普及,那麼你弘法的力量,會顯得遜色很多。
所以我們希望在座的法師、在座的上師,將來弘法,你們都有很多的材料。這個材料,是無窮盡的,整個虛空都是材料。
還有你自己的口,你常常要訓練,學習講話。
其實口才不容易,要拿捏得剛剛好,長或者短,精或者深。要義、心要、重點,都是很重要的。
你不能講了一大堆,但是很散漫,很籠統,沒有要點。這就變成老太婆的裹腳布,老太婆的裹腳布就是「又臭又長」。很散漫,但是沒有一個重點出來。
我們今天講話,就是要有重點,要心要,要精,還要深。然後聽起來,又要很動人,這個要拿捏得剛剛好,是非常不簡單的。
你在任何一個場合、哪一個場合,所講出來的話,都要動人心弦。不只是長而已,你能夠滔滔不絕的講,好像講五個小時、十個小時,大家全部都在打瞌睡,那個沒有用!
就是動人心弦,觸動人本身的心,令他有所領悟、有心得,這個法師、上師都是要學習的。
我曾經講過,我本人的口才不是好,我是在軍中,就是在當軍人的時候,因為有「研習班」,有「小組會議」,必須要出來講話,才慢慢學習、慢慢學習,以前也是不敢講話的。
所以這個完全是一種學習,你自己努力去學習得來的。如何拿捏得準,是很重要的。
我記得佛教的「高僧傳」裡面,有一個法師,他不會講話,舌頭經常打結,講不出來。
第一個,在講話當中,講不出來,而且「口吃」。「口吃」就是他想講,很想表現,但是就是「的…的…的的」,就是「口吃」,舌頭就打結。講出來的,不是你心裡想要講的那種話,
有這樣子的高僧,他沒有辦法講。
突然間,他就祈禱佛菩薩,希望佛菩薩加持他,讓他能夠說法。
後來有一次,他夢見了佛顯現,拿著舌頭,把他原來的舌頭剪掉,接上一個會講話的舌頭(師尊笑)。
你們看「高僧傳」裡面,他是不會講話的,他有「口吃」,而且他心裡想講,逼、逼、逼,逼到最後,就是嘴巴張開,講不出話來。
後來就是夢見佛,把他自己原來的舌頭剪掉,接上一塊舌頭,以後就辯才無礙了。
雖然「高僧傳」裡面這樣寫,我們佛教徒,當然是相信佛菩薩幫他接上這個會講話的舌頭,所以他能夠辯才無礙,能夠說法。
每講一句話,不是「出口成髒」,人家說「出口成章」,是文章的「章」,而不是骯髒的「髒」。
他出口就是法句,就是能夠動人心弦,讓人家一聽,心裡就感動。
佛教徒是認為佛菩薩幫他接舌頭,但一般學科學的人,他想:「哪有接舌頭這回事!可能是他的腦神經、舌頭的神經,突然之間通了。以前是阻塞,現在他的舌頭的神經,突然間變靈活了
、變了,這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一直想講話,到了最後,舌頭的神經,突然間就通了。」
將來師尊退隱以後,上師、法師你們召開五十萬人的法會。不用五十萬啦!五萬人的法會,我就參加,我去捧場,我去捧你們的場。
你們做主持,坐在高座上,師尊坐旁邊就可以。我講了,以後你們做大法會,請退隱的老師尊,加一個「老」字(師尊笑)。
我老了,說不定我坐輪椅,我也來參加你們的法會,就坐在旁邊。來參加你們的法會,為你們捧場。
五萬人、十萬人、五十萬人,你們坐在高座上,講出來的法語,就要震撼會場所有的人的心。
不過坦白講,佛法這個東西,很深、很奧妙、很巧,也能夠震撼所有的人。只要你心靈一打開,你能夠發現裡面的美、裡面的精華,也能夠做為眾生本身心靈的一種資糧。
希望你們五十萬人的法會,我要看所有的上師,高坐法座上面,五十萬個人來參加你們的法會。
這個是非常好的,師尊並不是講:「哇!我以前辦法會,最多五萬人,或者七萬人。」
像「台灣雷藏寺」那一次的法會,有五萬人、七萬人那樣子。
「你們辦法會,有五十萬人?氣死我了!我這個老師尊沒有用,我不去參加!」
你們度那麼多眾生,都贏過我,我心裡很不舒服,我產生一種嫉妒的心裡:「我的弟子那麼利害,現在五十萬人,好!我故意寫文章,寫『我們大家都不要參加』!」(師尊笑)
不會的!師尊的人不會。弟子做得好,是老師尊的光榮。你們能夠度更多的眾生,能夠更弘揚佛法,我愈高興。
將來每一個上師或者法師,他們將來自己也會收弟子。所有的上師本身來講,法師我是不知道可不可以收啦!我是先講上師將來,每一個人都可以收弟子。
你們將來取法號,不要再用「蓮」或者「蓮花」,不要跟自己一樣。你可以取同一個字,哪一個字,作為你的弟子的第一個字。每一個上師都可以取,都可以收弟子的。
那麼現在我要看,你們出去弘法,你們的攝召力。愈能夠攝召的,愈好。
希望大家將來每一個人有成就,那麼「真佛宗」就可以綿綿不斷了。因為你們自己度的眾生,是「真佛宗」第二代、第三代的弟子。
每一個通通出去弘法,每一個都去表現,去度眾生。這個不是在那邊爭,而是在廣弘佛法,是在廣大。
像蓮華生大士,有二十五個弟子。二十五個弟子,每一個所學的法通通不同。二十五個弟子,各個的成就通通不一樣。二十五個弟子出去弘法,每一個度的眾生,綿綿不絕。
所以今天有這麼多的上師,希望將來弘法的灌頂、弘法的河,綿綿不絕,一直到千代、萬代。
今天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