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6:阿難見佛陀三十二相  心生歡喜  發願出家  心非指肉團心 腦海或念頭  明白心眼何在  方能去除煩惱。  2025-03-16,蓮生活佛講授


本講次要點:

● 佛陀問阿難  如何產生愛樂之心

● 小姐臉無光 因為沒有荷爾蒙

● 男生都喜歡青春甜美的女生

● 五官湊成一張臉  為何美醜皆不同

● 師嬤也喜歡林青霞

● 盧師尊  林青霞曾先後  入住同一總統套房

● 分辨真實話語  也是一種邏輯

● 阿難用眼看如來  心生歡喜欲出家

● 阿難發心剃度  想擁有三十二相

● 盧師尊意識到40多歲會出家

● 果賢法師是法王剃度師

● 出家剃度各有原因

● 法王以大姑為例  年邁出家有困境

● 年老住廟  即便大施主也不容易

● 年老出家  以在家修行為佳

● 不能以養老心態出家

● 盧師尊認為  發心出家要趁早

● 不識心眼根源  不能真正降伏煩惱

● 達摩祖師問神光  心在哪裡

● 心非肉團心  心究竟在哪裡

● 明白心眼所在  才能除去煩惱

● 要發兵除賊  須先知敵人何在

● 佛陀再問阿難  心與眼何在

● 心非指心臟、腦海、念頭  心到底在哪裡

2025年03月16日 大隨求菩薩護摩法會速報
文/ TBSN


* 聖尊說大隨求菩薩如同不空羂索觀音,都能滿行者的願

* 你問我答:佛教所說的意識與道家、基督教所說的靈魂是有差別的

* 楞嚴經精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若不知道眼睛與心在哪裡就無法降服自己的煩惱


聖尊開示:


大隨求菩薩如同不空羂索觀音一樣,都是可以滿你的願望。根據佛教的經典,在迦毘羅大城中,羅睺羅童子還沒出生在母親耶輸陀羅胎內時,母親遇到了危難並且要被投入火坑。就在當時,羅睺羅在胎內憶念大隨求菩薩並且持其心咒,火坑頓成蓮華池。


你問我答 互動環節弟子問:


新加坡 蓮花一旺

敬愛的師佛,

嗡咕嚕蓮生悉地吽!


1)首先,弟子想確定一些定義:佛經中常講的「意識」(梵文vijnana)是否等同於一般世間認為的consciousness(意識),也就是我們腦海裡的川流不息的像河流一樣的念頭與覺知?假如答案是肯定,那這個意識是否等同於道家,基督教,或所有宗教所說的「靈魂」?


2) 如果意識就是靈魂,為什麼密宗又說靈魂是住在海底輪?(我們現在世間覺察意識的方法是透過測量腦波裡的活動才知曉,所以有此一問。)


懇請師佛回答,感恩,謝謝!


聖尊回答:佛教所說的「識」與世俗說的「念頭」與「覺知」是有差別的。佛教裡面的「意識」跟道家與基督教所說的「靈魂」是不同的。因為佛教的「識」有十等分別,每個都不一樣。


聖尊說要如此下定義會比較難,但是從佛教來說從死到生的這個過程就叫「中陰」。「靈魂」也並非完全是「意識」,因為「識」包含了很多,兩者有些相同之處但還是有差別的。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靈魂並非在海底輪。這個問題在「楞嚴經」也會提及到。


聖尊開示楞嚴經:


《楞嚴經》


卷第一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 。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舍生死。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 ,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聖尊解釋經義:釋迦牟尼佛問阿難,你當初因為佛的三十二相想出家,你是用什麼來看的呢?阿難尊者回答釋迦牟尼佛,因為看見了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這個是世間沒有的,因此產生了喜歡的心,所以才發心願意捨生死出家。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像你所說的,因為眼睛看到三十二相由內心產生歡喜,所以出家。但你是否知道你的心在哪裡?若不能夠了解眼睛與心在哪裡,就不能夠降服煩惱。就如同一個國王被賊侵犯的時候,命令軍隊去掃除賊時也要知道賊的所在地才能去討伐。你自己以心為中心,那我現在問你,你的心跟你的眼睛現在在哪裡?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