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236:食香飯  待聲聞得入正位  阿羅漢得心解脫  發菩提心者得第八地無生忍  香氣才會消失  以眾香  光明  應化身  菩提樹  相好莊嚴  幻象譬喻  音聲語言  無言無識  而作佛事。  2024-11-02,蓮生活佛講授


本講次要點:

● 阿難讚嘆  此香從未曾有

● 佛告阿難  是眾香淨土諸菩薩毛孔之香

● 吃了香飯  身上毛孔都有香味

● 香氣在身上會維持七天

● 聲聞食香飯  得入正位  香氣乃消

● 阿羅漢得心解脫  學大乘者發大菩提心

● 發菩提心者得無生忍  八地菩薩一生補處

● 有煩惱毒者食香飯  煩惱毒滅除  香氣乃消

● 眾香淨土以香來做佛事

● 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 以諸菩薩而作佛事  以佛所化人作佛事

● 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

● 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

● 有以飯食園林臺觀而作佛事

●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作佛事

● 有以佛身、虛空而作佛事

● 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

● 文殊菩薩化做和尚  陪盧師尊拜五台山

● 有以諸幻象譬喻而作佛事

● 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  有以無言無識無作而作佛事

2024年11月02日 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速報

文/ TBSN


* 蓮華生大士與蓮花童子無二無別

* 你問我答:護摩是否迴向師尊是隨意,但也要看同門的意願

* 維摩詰經精華:任何一切事物都是佛法


聖尊開示:

最近有幾個人有親自見到「蓮華生大士」,是真佛宗的同門。有幾位弟子起來分享,對弟子來說看見「蓮華生大士」本身是一種鼓勵與加持。


有弟子分享自己在修法的時候唐卡的「蓮華生大士」顯現放光,並且很感動一直不斷的流淚。「蓮華生大士」的臉這時候變成了師尊的臉加持那位弟子。


有一位弟子去到了「瑤池金母」的宮殿,「依喜措卡」與「瑤池金母」引薦了弟子去另一個宮殿,其宮殿出現「蓮華生大士」並給弟子灌頂加持。弟子很感恩師尊的加持。


弟子在同修的時候為聖尊以及現場的弟子獻上了幾首空行母的歌,其歌韻美妙無比。弟子有感覺到師麼菩薩有來,師尊的家眷都有出現。


聖尊總是想自己已經八十歲了,在這個娑婆世界的日子不是很長,覺得離開大家的時間已經變得近了。師母的身體也已經不如以前,聖尊看了心裡也難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報。業報盡了,自然就會離開了。


「維摩詰」曾經說過要帶聖尊先回去,但是留下師母心裡不安,所以聖尊才留下來。「阿彌陀佛」說讓聖尊延壽五年,「瑤池金母」說讓聖尊延壽三年。


聖尊說其實根本就沒有來去,要來就來要去就去。聖尊對這個娑婆世界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眷戀,只是有點情。但是情最終也是「空」。作為一個人不是草木,豈能無「情」。


其實今天大家修「蓮華生大士」的法,聖尊說其實「蓮華生大士」從來沒有離開。他是在一個古印度的西邊那裡從蓮花裡面出生的。古印度那裡就是現在的阿富汗。「蓮華生大士」就是「蓮花童子」,與聖尊同一個根源。


因為弟子看見「蓮華生大士」,有時候也會變成「聖尊」的臉。「聖尊」也可以變化為「蓮華生大士」。


聖尊今天看見了自己天上與人間的母親,還有幾位龍王,周圍圍繞著的是天龍八部。很多的空行母。


聖尊說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總是伴隨著酸甜苦辣。看到自己的親人總要哭一場。「虛雲老和尚」有在法坐上哭過,因為他心裡慈悲,看到了二次大戰,看到了很多的殺戮。


你問我答「互動就是力量」環節,弟子問:


印尼 蓮花佳欣


頂禮真佛宗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盧師尊。阿彌陀佛。祝福吉祥。


愚笨的我請教師尊:上一回我讀到TBSN報道,師尊開示的言教:「真佛弟子迴向師佛,皆會得到師佛的賜福,沒有所謂的擔業障。」 。請問師尊,如果真佛宗的弘法人員或真佛弟子自己做專壇護摩火供養的時候,不是護摩法會或火供同修,我們是可以給真佛同門大家為師尊寫護摩木「迴向師尊:佛體安康、請佛住世」 來當作供養嗎?還是不可以呢?會不會也有什麼問題?請師尊教導指點並謝謝師尊回答以上所發出的提問。 Aishiteru~


聖尊回答:隨意!應該也不是什麼問題。不管是真佛弟子還是弘法人員在做護摩,護摩木寫迴向給師尊都是可以的。如果不關係到錢是可以的,若關係到錢就要看大家的意願。這是可以當做供養的。


聖尊講授

《維摩詰經》菩薩行品第十一


 菩薩行品第十一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為何香?」佛告阿難:「是彼菩薩毛孔之香。」於是舍利弗語阿難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阿難言:「此所從來?」曰:「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取佛餘飯,於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

 

阿難問維摩詰:「是香氣住當久如?」維摩詰言:「至此飯消。」曰:「此飯久如當消?」曰:「此飯勢力至於七日,然後乃消。又阿難,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後乃消。」

 

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飯食而作佛事,有以園林臺觀而作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虛空而作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燄,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


聖尊解釋經意:這個時候「舍利弗」已經說完了。這一切在「維摩詰」那裡發生的事是不可測度的。這時候「阿難」站起來說話了,今天我聞到的香味是從來沒有過的。請問這是什麼香?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這個香味來自於「眾香淨土」所有的大菩薩的毛孔所發出來的香味。於是舍利弗對阿難說,我跟所有去看維摩詰的弟子的毛孔也一樣會有這種香味。阿難說,這香味是怎麼來的呢?


舍利弗回答阿難,這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去了那裡取了「香積如來」吃的那一缽飯,只要吃了這個香飯的人,他們的毛孔都會產生這種香味的。


阿難便問維摩詰大士,請問這個香氣在身上會多久?維摩詰回答,直到飯消化掉就沒有了。阿難問,這個飯是多久才會消化呢?維摩詰回答,這種香飯大概七天之後會消化掉。


維摩詰繼續對阿難說,這七天不是一般人說的七天,事實上這個香飯的味道要消失掉是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是學「聲聞」與「阿羅漢」的行者,還沒有見道的,還沒得到初果的,得到了正道位的時候這個香味才會消失掉。已經得到了初果的阿羅漢,會得到了四果的阿羅漢才會消失掉。如果是學「大乘」的,吃了這個飯,發了「大菩提心」這個香味才會消失掉。學大乘的,已經發出大菩提心了,要得到了第八地菩薩「無生法忍」了味道才會消失掉。已經到了第八地菩薩的菩薩,吃了香飯會直到第十地的果位,飯的香味才會消失掉。吃了這個飯,若身上本身有煩惱毒全部沒有了,這個飯香的味道才會沒有。


阿難就與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我從來都沒有聽過。一定要證到那個果位味道,飯的味道才會消失。阿難說,這種香飯也能夠度眾生?釋迦牟尼佛說,本來就是如此。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稀奇的事情。在那裡的大菩薩也不用修什麼佛法,只要聞到了香味自然就會產生光明禪定智慧自然就成就了。


釋迦牟尼佛對阿難說,你知道嗎?很多的淨土是只要放光就可以了,不用學什麼佛法修法。放一道光就可以成就了。


聖尊說將來「龍華樹」下,「彌勒如來」下來說法。眾生只要念一句「南摩不打耶」。「彌勒如來」用自己的「唯識神變」的光明照你,你的心就清淨了。這就是「光明」。


聖尊繼續解釋經意:所有的菩薩都有他們各個的方法去教化大家。佛本身也有他的法身,報身與應身。有這些就可以做度化眾生的事業。用菩提樹來行佛法。用行住坐臥來行佛法。睡覺就是禪定,穿衣就是結界,吃飯就是做供養。用花園,樹林甚至是繪畫來行佛事。佛的三十二相與八十隨行好,修行人看了這些會產生恭敬心,這就是佛法。佛以佛自己的像做佛事。以虛空做佛事,成就自然就能融入虛空了。眾生依據自己的緣分,去成就自己的佛法。種種的法都可以當做佛法。說法,聽音樂都是佛法。甚至到了佛國,什麼也不用說什麼也不用做,這都是佛法。依哪個緣分,能夠得到果位的就依據那個緣。做夢也是修行。幻覺也是修行。夢也是佛法,幻也是佛法,看鏡子看水中的月也是佛法。熱冷都是佛法。什麼都是佛法。


聖尊說自己去過斯里蘭卡,在那裡有人禮拜菩提樹與修法。如此修行也是可以成就。這也是佛法之一。


「繪畫」也可以是佛事,繪畫念經唸咒都是佛事,意念集中。畫了的佛像與唐卡就會印在自己心裡。看到了佛像,產生恭敬心就是佛事。對著佛笑與哭都是佛事。看到佛心裡感動而流淚都是「佛事」。


聖尊說若行者依著魔但是不執著魔,這就是佛事。因為「佛魔一如」。雖然有煩惱但是不去執著煩惱這就是菩提。因為煩惱就是菩提,佛就是魔。


聖尊也分享自己到了「五台山」,有一位和尚一直跟著聖尊。聖尊走到哪裡和尚就跟著到哪裡。無論是供養還是什麼都不收。和尚說從來沒有看過有一個人像聖尊從五台山一路拜下來。和尚說我不是為了錢來,和尚說我在這裡五百年就是為了等聖尊來的。聖尊說此和尚便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身。


只要眾生依據自己的緣分去修行,沒有一樣事物是離開佛法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法」。

天佑LA ~ 讓我們一起為洛杉磯祈福Let′s Pray for LA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