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法王的書箋】

📕修行就是要調配對所有事物的拿捏與分寸,凡事過猶不及都不可,這就是佛教所說的中觀。


《執著的定義》

蓮生法王盧勝彥開示集654【活佛之歌(三)】


像你對所有的眾生完全不關心,說這樣子就不執著,這也不對。那麼你關心的太過、關心的無微不至,這個也是太執著。


今天下午聽璧珍法師談「執著」。


她的意思講執著是要取捨,剛剛好這樣子才算是真正的不執著,她講的很有這個味道。


舉一個例子來講,我們起床的時候,要收拾枕頭、墊被、棉被,要稍微把它摺好,要整理的很整齊放好。


以前有一個弟子,從起床的時候,他的腳一踢,把棉被踢到腳底下就起來。然後問他:「為什麼你這樣子做呢?」


他就講:「反正今天晚上還要睡,為什麼還要疊棉被呢?」(師尊笑)他說他一輩子從來沒有疊過棉被。反正起來就是一踢,晚上要睡又把它拉過來就睡。


記得我們從前當軍人的時候,有內務檢查,內務檢查的話,疊棉被,一定是要疊到有菱有角,當過軍人的話,知道在受訓期間,棉被要疊到有菱有角,就像切豆腐一樣,每一個棉被都要疊的像一塊豆腐,四面都是有菱有角,而且還要有線條,就像刀切的一樣平,正正方方的放在你的床舖的前面,那個疊的實在是功夫,早上就是在摺那個棉被上花了很多的時間。


有的時候還要放內務板,什麼叫內務板?就是用木頭的那個板,四四方方的,量的跟棉被一樣的大小,放在這個棉被裡面,放進去的時候,疊起來剛好是四四方方的,前面看完全整齊,裡面放了一塊木頭,那個就是內務板。


剛開始這個棉被可能要疊半個小時,還要把它拉開、壓扁,把它摺起來,一條一條摺,在這邊兩摺,這邊一摺上來,然後又要用手,還要噴水,因為有水的話,它會弄成一條線,然後弄平,直直的像一條線,有菱有角,這樣子下來,從側面看,哇!有菱有角。


正面看,一個四方形;側面看,有菱有角;後面看,一條細的扁的在上面,底下粗的,非常整齊的一塊豆腐,每天都這樣子做。


剛才璧珍法師講,像這樣子的做,每天早上把它疊的像一塊豆腐,這個就是執著。把棉被踢到床底下的這一個,這個不是不執著,而是太散漫。你自己看了也不舒服,別人來看也不舒服。別人看了說:「怎麼搞的?這個人這麼髒、這麼亂!」


我們至少要做到怎麼樣子?當然不是叫你們內務要做的整整齊齊,一塵不染,什麼樣子都擺的非常的工整,當然不需要這樣子,但至少讓你自己看起來舒服。別的同門到你房間來一看,也覺得蠻舒服的,不會到處都是東西,跟槍打到一樣這樣子。


所以執著跟不執著之間,真的是有它的哲學味道。當然我們在修法當中。所謂儀軌周全,就是說你的儀軌每一樣都是有的,這個叫儀軌周全。


那天有弟子問我:「師尊,我們供養佛菩薩的時候,觀想的這個碗,供品的那個碗要觀想多大?」你問我這個?觀想多大?我就反問他:「難道你要叫我用尺來量嗎?」然後他又問了好幾個問題,就是屬於觀想方面的問題,我們都覺得他是太執著,其實不用的。


像執著到佛菩薩觀想出來了,這些供品是要放在佛菩薩面前呢?還是要放在祂的嘴邊?他就是太執著了,說:「這個東西到底要怎麼樣子?」我說:「你乾脆觀想,在西方你就觀想刀、叉(眾笑),在東方你就觀想筷子。」然後你還要觀想怎麼切,像steak(牛排)你要怎麼切,要不要觀想佛菩薩用刀切,然後叉,放在嘴裡吃?這個就是太執著,太過火。


我們觀想當然是要清楚,好像是供品出去的話,整個虛空中充滿了這個供品,這樣子就好了,至於怎麼樣吃,那個是細節,執著方面的,就不用。


修法也是一樣,你說每一樣太執著,像護摩,我一定要觀想清楚,一定要觀想護摩本尊顯現在護摩爐上。每一隻手通通觀觀觀,觀的好清楚,連祂拿的法器怎麼樣都很清楚。觀完了,眼睛一張,火都熄了(師尊笑、眾笑),是有人這個樣子的,所以是不需要的。


好像是大威德金剛,祂的二十四手,你不要每一隻手算,祂的頭、幾個面、身子、腳,十六隻腳,祂的踩的東西—蓮花,這樣子觀一個形象出來,然後在火中。好!清楚了,馬上就可以放開,或者做別的這樣。不是每一隻手、祂的法器、祂的指印怎麼樣,一直觀觀觀,觀到完為止。


所以這個東西當然是有執著,有不執著的,事實上是這個樣子。但儀軌你周全的話,觀想清晰,一切沒有漏掉咒語,沒有漏掉手印,從頭至尾修一壇法專一,這就很夠了。


我們修行也是一樣,跟做任何事情也都是一樣,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這是佛陀祂本身講的一個哲學。佛陀講的中道中觀,都是屬於這一種的哲學,只有佛教才講得很清楚的,佛陀的教化裡面講這個,講得非常清楚。


像你對眾生,你完全不關心,對所有的眾生完全不關心,說這樣子就不執著,這也不對。那麼你關心的太過、關心的無微不至,這個也是太執著。


像我們看病人,你關心他,無微不至,變成騷擾他,他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去看病人,你不能從早上一直到晚上,通通都一直跟在他旁邊,變成一種干擾,每一件事情要適可而止。


這個人生可以講是一種哲學,生活也是一種哲學。所以對於我們行者來講,這一種哲學是必要和需要的,而且漸漸的學習,你才能夠成熟。大部份的人來講,不是太過了就是不及,如何能夠剛剛好,就要看你的拿捏,自己要拿捏的剛剛好。


像入三昧地,有的同門一入定就是一個小時,有些人一入定,眼睛還沒有閉,一分鐘,他已經敲鐘(師尊笑)。入三摩地,好!入三摩地,做九節佛風,你第一個呼吸還沒有完,他「噹」了,你就醒過來,叫我們做九節佛風,連九節只做一節他就「噹」,大家通通都驚醒了,有的入三摩地又太久。


所以要怎麼樣子拿捏,你自己說,實在是太久也不好,剛剛來這裡學法的,一坐這麼久,他已經受不了(師尊笑、眾笑)。所以這個也是一個要訣,要剛剛好。


嗡嘛呢唄咪吽。

1999/11/22 美國西雅圖雷藏寺

閱讀更多法王金句,請點擊:

https://ch.tbsn.org/verse/index.html


🔮歡迎點讚及分享

「真佛宗全球資訊專頁」: www.facebook.com/syltbsn/

「真佛宗全球資訊網TBSN」: ch.tbsn.org

「真佛宗資訊站」: www.facebook.com/groups/tbsstation/

Line id : @tbs0518 或點擊加入: https://line.me/R/ti/p/%40tbs0518

IG id:@TrueBuddha_School 或點擊關注: https://www.instagram.com/truebuddha_school

Telegram id: https://t.me/syltbsn

Whatsapp: https://wa.me/601135796185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H2D4xaKkqM8wD2LebMonQ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