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速報

2025年8月30日 蓮華生大士本尊法同修速報
文/ TBSN

*活在當下要好好珍惜,過去了就放下並不去執著與煩惱
*你問我答:真佛宗修法儀軌中的「五大成就法」是指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
*楞嚴經精華:嗅覺是虛妄,香與臭總是不斷的在變化

聖尊開示: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與自己的根本上師、本尊與護法合一。只要與根本上師合一,就能到根本上師的地方去。與本尊合一,就能回到自己的本地。合一是非常重要的。

聖尊表示第三零八文集會寫與自己感情有關的文集。蓮生法王過去有很多回憶,但是蓮生法王強調這一切也只是人間的一場遊戲,感情也是如此。

當時很美好,就好好珍惜當下。當已經成為過去了,就要懂得放下,不去執著。若一個人緊緊抓著這些執著於煩惱,心就無法打開。


蓮生法王回答「互動就是力量」的問題

致 師尊 蓮生佛 台鑑,
師佛吉祥!
弟子 蓮花敬安 近日在編輯網路大學教材時,在密教法門方面上遇到一些困惑,故在此懇求師佛解答,釋弟子疑惑,謝謝師佛:
(1)真佛宗修法儀軌中的「五大成就法」是指: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寶?還是指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

(2)根據弟子在經典上的查究,「寶部」其實是密教「五部尊法」的其中一部: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華部、羯摩部,譬如在師佛於親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五部密法」儀軌之中,在解說菩薩手持法器時就有提到:佛部息災、金剛調伏、寶部增益、蓮華敬愛、羯摩鈎召。
另外在《虹光大成就(五)》瑜伽四部法(一)的篇章中,師佛又提到「寶部」即是瑜伽金剛乘四部裡的一部:佛部法、金剛部法、蓮華部法、寶部法。當中提及:「寶部又叫『羯摩部』,羯摩部就是修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這是屬於羯摩部作法方面...。」

如上的說法,寶部與羯摩部相等,作法方面也是同樣相同。因此,「五大成就法」可以說是「寶部」與「羯摩部」的修法延續或衍生,但「寶部」並不算是五大成就法裡的其中一法,而是屬於「瑜伽四部」內的範疇。這樣的理解,對嗎?叩請師佛慈悲,解開愚弟子疑惑,以使弟子深明法理、續佛法脈,此致

敬祝佛安!

蓮花敬安 合十

聖尊回答:第一個問題答復是息災、增益、敬愛、攝召、降伏。

第二個問題,聖尊說按照弟子這樣的理解是沒錯的,沒有疑惑。



聖尊開示楞嚴經

卷第三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冷觸,因觸分別,通塞虛 實,如是乃至諸香臭氣,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通塞二種妄塵,發聞居 中,吸此塵像,名嗅聞性。此聞離彼通基二塵,畢竟無體。當知是聞,非通塞來,非於 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通來,塞則聞滅,雲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無聞,雲 何發明香臭等觸。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機,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 嗅汝鼻。空自有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 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 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像,名嗅聞性。

聖尊簡單的解釋以上的經義:

嗅覺也是一種虛妄,與舌頭的感覺是一樣。為何聞到的香不是香?聞到的臭不是臭?聖尊舉例:我們去魚市場聞到的味道都是很不好聞的味道,但是煮熟了卻是香味。香與臭是互相變化的。釋迦牟尼佛說這一切都不是從虛空來,也不是從鼻子產生,與佛性與妙明真心一點關係也沒有。

就如同當一個人鼻塞的時候,什麼嗅覺都聞不到。感冒生病了就會失去嗅覺。

聖尊說人生就是如此,無論是感情還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都是虛妄,不要去執著。

2025真佛宗為世界祈福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