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 聖尊蓮生活佛 主持「黃財神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133講

《維摩詰所說經》第 133 講


〈菩薩品第四〉

「以離身心相起毘梨耶波羅蜜。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而起於空。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法起方便力。


以度眾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財起三堅法。於六念中起思念法。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離身心相不懈怠  精進最重要

我們講《維摩詰經》


「以離身心相,起毘梨耶波羅蜜」。其實「毘梨耶波羅蜜」就是「精進波羅蜜」。「以離身心相」,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就是說要精進,不能夠懈怠,不可以偷懶,就去除你的懶隋。你用精進波羅蜜,就是我們在修行當中都是精進的。六種波羅蜜當中,都應該含有精進,精進是最重要的。


今天我寫書,我如果有一天偷懶,我這個書就不會完成。因為一天偷懶,就會好幾天都跟著偷懶。像我修法,我如果有一天不修法,我就會連續好幾天都不修法,你就會學成懶隋,就不是精進。所以一定是離身心相,離開懶隋,你就要學精進波羅蜜。


直心無妄念  收散亂為一心

「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禪波羅蜜」就是「禪定波羅蜜」。什麼是「菩提相」呢?所謂菩提相就是「一心」,把散亂的心收為一個心,就是禪定波羅蜜。這個時候你才能夠「直心」,直心就是這個意思,直心是道場。什麼叫「直心」?你沒有妄想、沒有妄念,一心去追求佛法,就是禪定波羅蜜。


你要成就,就不能夠有這些妄念在旁邊。你要把所有的心收起來,變成「禪」、變成一個「定」。


「定」就是把妄變成真,妄變成真就是「直心」。這一點禪定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禪定?就是要把這些所有不好的思想、所有不好的妄念、所有不好的東西,通通都去除掉,就是直心,這樣子才能夠成就。


如來出世根本智  入世度眾分別智

一切種智包含根本智與分別智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啦——如來的智慧。如來的智慧有幾種:「一切種智」就包括了「根本智」、「分別智」。根本智是屬於如來的智慧;分別智是屬於應用的智慧、度化眾生的智慧、在人間入世法的智慧,是屬於分別智;出世法的智慧就屬於根本智,兩個合起來就是「一切種智」,就是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六波羅蜜當中的一個。


你要在娑婆世界度眾生,要有分別智;當你回歸到如來的智慧,那是根本智。所以,我們在娑婆世界,一切種智有出世的根本智、跟入世的分別智,要懂得這些智慧。你懂得應用的話,就是一切種智,這就是智慧波羅蜜,這是六波羅蜜當中最重要的。


以第一義空教化眾生

「教化眾生而起於空」。「空」就是根本智,就是「第一義空」。維摩詰講:你要去教化眾生,要起於「空」,這是屬於「第一義空」,不是「頑空」。第一義空包含了根本智跟分別智在裡面的,這是教化眾生的。


無相無作  無為而為

「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 這是解脫 —— 無相解脫。「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你為什麼不捨「有為法」呢?你是「無為而為」,「為」就是「有為法」;但是你做這個事情是無為,不為什麼而做,這就是「無相」。「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無為而為就是屬於「無相解脫」,你不是為了什麼做的。


這裡所講的三種解脫:一個是「第一義空解脫」、一個是「無相解脫」、一個是「無作解脫」。你不為什麼而做,但是你做,叫做「無為而為」。所以,我們常常提到什麼叫無為而為?你去做了,但是不為什麼而做。像「法佈施」來講,像師尊在這裡說法,我不為什麼說法的,但是我就是說法。這樣子你們可以了解嗎?(眾鼓掌)。


不為什麼!我不是為了說法的時候,廟裡面給我一個紅包,我就為了這個紅包來說法?不是!我不是為了這個!以前我坐在這裡說一場法,剛開始的時候,「蓮茲」做會計的時候,那時候是二佰塊 (美金) 是嗎?紅包裡面是二佰塊。現在通貨膨脹,所以就多一點。(師尊與眾笑)。多一點也等於是過去的二佰塊。他們是講好的,在「彩雷」也是那個數目。在這裡也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但是,師尊不是為了這個而說法,這就是無為而為,就是這樣子。


就是無作、無相,無相解脫跟無作解脫。都是這樣子的,都是這個意思。「第一義空解脫、無相解脫、無作解脫」這三種解脫的方法,這是維摩詰講的。


佈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四攝法方便度眾生

護持正法起方便力」。這是一種度眾生的方便,度眾生什麼「方便」呢?「以度眾生起四攝法」—— 要度眾生有「四攝法」。我們知道四攝法:一個是「佈施」、一個是「愛語」、一個是「利行」、一個是「同事」。


「同事」,我示現跟大家生活在一起,就是同事。在同事當中,我可以度化很多人,大家都一樣。一個是「愛語」,就是不會用很兇惡的面孔去對待人,就是用柔軟語、用勸解的方法、用柔順的方法去度化眾生,不是用硬的逼你們,不是用硬逼的,這是愛語。


另外「佈施」,我現在做的就是法的佈施,法的佈施 —— 跟大家說法,就是法的佈施。如果「Sheng-Yen Lu Foundation (盧勝彥佈施基金會)」是財施,用金錢去佈施眾生的是財施。財施是短暫的;法施才是永遠的,也不受時空的限制,都可以修法的。


用四攝法去度眾生,佈施也是一個方法;愛語是用柔軟的方式;同事是跟大家在一起;再來是「利行」,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都是對大家有益處的。這四個方法就是屬於四種攝召眾生學習佛法的方法、度眾生的方法,這是四攝法。


恭敬所有人  除掉驕傲我慢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恭敬任何一個人,會除掉自己的「我慢」,尊敬任何一個人。後來維摩詰會講到,為什麼要除掉我慢呢?因為人不能夠太驕傲,你驕傲是度不了眾生的。一定要低下才能夠度眾生,不能夠太驕傲。「敬事」—— 對任何事情、對任何人都起恭敬心,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忘身命棄財寶  修佛法堅固成就

「於身命財起三堅法」。身體、生命跟財物,「三堅法」,你們查到沒有,什麼是「三堅」?這裡面寫的:身體、命跟財就是三堅法嘛!


念佛法僧施戒天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

「於六念中起思念法」。「六念」,我們知道佛教我們六念:「念佛、念法、念僧」,最後是「念天」,連天也念,有「六念法」。六念是哪六念?你們記得嗎?念佛、念法、念僧、最後是念天。(回答: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這是六念。


常常想念佛、想念法、想念僧、想念佈施、想念戒律、想念天,就是六念法。「於六念中起思念法。」—— 就是教你常常去想這六種。


六和敬:身和同住  口和無諍  意和同悅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你要直心,就是要有「六和敬」。什麼叫做六和敬?這也是六種,我告訴大家:第一個、身體。


六和敬是一個僧團裡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釋迦牟尼佛」的僧團就是用六和敬,釋迦牟尼佛常常講六和敬。


你在僧團裡要六和敬:一個是「身體相同」。僧團裡面因為大家穿的都是法衣,就是相同;理光頭就是相同,這個是身體相同。理光頭就是修行;穿法衣就是修行,這是第一種相同。


第二種「口相同」—— 嘴巴相同。因為口多唸佛,不要去講無聊的話,在僧團裡面不講無聊的話。你就多唸佛、多唸咒,不講無聊的話,就是「口相同」,不起爭執。我罵你、你罵我,這就不是六和敬。嘴巴常常唸佛,大家的口都是一樣的在唸佛、唸咒,都是在修行,這是口相同。


「意念相同」,你穿喇嘛裝是做什麼?要修行、要成就、要成佛呀!像一般世俗弟子皈依做什麼?意念相同,都是將來要成就的、成佛、成為菩薩,就是意念相同嘛!身、口、意都相同,就是「三和敬」。


戒和同修  見和同解  利和同均

第四種和敬就是「戒相同」。比丘有比丘戒;比丘尼有比丘尼戒,戒律都是一樣的。大家守戒,就是戒相同。這四種:身、口、意、戒。


再來第五種,誰知道第五種?「見」。主要是「見解相同」。彼此之間,你的見解、我的見解,彼此是一樣的,見解相同。像師尊說法,也是一種見解,你們把這個見解拿來當自己的見解,每一個人的見解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見解相同。


再來是「利」,將來要成就是利,「利相同」。像我們一起大家合力把壇城佈置得很莊嚴,這也是一種利,利相同。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

就是「身、口、意、戒、見、利」,這六種全部都相同。也就是說雖然不同的人,但是這六種全部相同,也就是六和敬。「於六和敬起質直心」,這樣子你能夠直心。六種全部相同的話,你就是直心 —— 直心是道場。我們講到這裡。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