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聖尊蓮生活佛主持西雅圖雷藏寺「阿彌陀佛本尊法」同修暨《維摩詰經》第50講
【《維摩詰所說經》第50講】
佛國品第一
…。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三萬二千人。…
菩薩宣說微妙法 度眾千萬名梵網
那今天呢,我們講《維摩詰經》。
什麼是「梵網菩薩」?這個所謂的一個木字旁一個凡,就是屬於色界天的第三禪天。那裡有個網,就叫做梵網。我們知道忉利天,在三十三天中間的那個天,它有一個帝網明珠,帝網也是網。這「梵網菩薩」,為什麼稱祂為「梵網菩薩」?因為這個網非常的廣大,也就是說祂以清淨的網來度化眾生,就像大梵天王,第三禪天的那個網一樣。所以祂所度的眾生就像網一樣那麼多。這種菩薩,我們稱為「梵網菩薩」。梵就是清淨,網就是網。
像我們在抓魚,師尊講過你用釣魚,只能夠釣一隻,這個網下去的話就會廣很多。像耶穌基督在度西門彼得,是漁夫,那時候叫做加利利海,西門彼得的漁船靠在碼頭,靠在岸邊,耶穌走過去的時候就跟西門彼得講,祂說:「你們今天抓到魚沒有?」他說:「沒有。」他講捕不到魚,我們在外海捕不到魚。耶穌就跟他講:「你只要聽我的話你就可以捕到魚。」彼得就講:「我們在外海捕不到魚,你有什麼本領說讓我們捕到魚。」祂說:「你現在就下網就會捕到魚。」西門彼得他們幾個漁夫都笑了,因為很多耶穌的弟子當中有幾個是漁夫,外海都捕不到魚,在港內下網會捕到魚嗎?不可能在港內那裡有魚。但是耶穌跟他講說:「你下網。」他就真的把網下去拉起來,整個網裡面都是魚。這個一下子,他就捕了很多魚,他們說:「奇怪了,在外海下網捕不到魚,反而在港口裡面一下網,就捕到那麼多魚。」第一個、耶穌在度眾生的時候用了很多的神通,同樣的「梵網菩薩」祂一樣度很多的眾生。
師尊以前年輕的時候,在澎湖那邊也是用網捕魚,不是釣魚…釣魚我也會,在閃米密西湖我也釣過。閃米密西湖的魚非常聰明,不容易上鉤。牠知道美國的魚餌都是假的,用了一個塑膠做的,沒有味道的。師尊在釣魚很厲害喔,你看師尊在釣魚,我是去挖紅色的蚯蚓,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黑色的蚯蚓沒有味道,魚不喜歡吃黑色的蚯蚓,一定是紅色的蚯蚓,紅色的蚯蚓還不能太細的,太細的不行,一定要稍微粗一點。放在魚鉤的頂尖上,然後放到閃米密西湖。我們對面就是閃米密西湖。那一天我釣到很多魚,這個魚釣起來也蠻好吃的。我在閃米密西湖釣過魚,是真的,那時候老二、老三的家就在閃米密西湖的旁邊,我就是在閃米密西湖那裡釣魚。
他們說閃米密西湖很難釣魚,師尊去釣就可以釣得到。在台灣,我是釣魚高手,我先撒那些小的有香味的蝦米,把它磨得很細,跟黏土一樣的,半黏土,不是完全黏的,一撒下去,到那個河裡面去,魚就會來,因為它有香味,所有的魚都來。然後我的釣竿就下去,一下子就一條,很快的。它有方法,而且要用紅色的蚯蚓,牠有味道,黑色的蚯蚓沒有味道,所以要用紅色的蚯蚓。在閃米密西湖釣了不少。我在澎湖網魚是撒網,撒了很多的網。漲潮的時候水淹過網,魚就留到網裡面;退潮的時候,就去撿魚,因為魚都在網裡面了。懂了這個方法嗎?我在台灣澎湖海邊捕魚,這都是我的經驗。
所以說「梵網菩薩」有我的這個經驗,祂去度了很多的眾生,我們人就等於魚一樣,祂把眾生都度起來了。這樣子的才叫做「梵網菩薩」。用清淨的佛法去度化所有的眾生,而且說法非常的微妙,所以這種菩薩叫做「梵網菩薩」。
菩薩荷擔如來業 弘法度眾名寶杖
再來叫做「寶杖菩薩」。大家都知道,師尊常常拿一個杖,然後舞這個杖,轉啊、轉身啊,前啊後啊。(敬恩)在哪裡?我教她用杖法「Do you know?」「Yeah.」 她打棍打得很好,可能在家裡也有練習,我教她,她看我,她學會了這個少林棍法,她會了,她學的很好。這個寶杖,就是這個杖,就是那個棍——這個棍不是拿來舞動的,它是放在肩膀上,然後祂擔起如來的家業,變成一個好像是說扁擔,扛著如來的家業。以前修行人常常講了一句:「荷擔如來的家業」,就是用你的肩膀,用擔子扛起了如來的家業,也就是度眾生的家業。
這樣子扛起如來的家業的菩薩,就是「寶杖菩薩」。這樣懂了嗎?祂沒有做別的,祂把如來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永遠在傳法度眾生,就是擔起了如來的事業,就像基督教的牧師一樣、天主教的神父一樣,他是擔起了天主的事業,擔起了耶穌的事業。我們佛教徒就擔起了如來的事業。完全在做弘法的工作,其他的事業沒有做,就完全做佛法的工作。這種菩薩叫「寶杖菩薩」,「寶杖菩薩」的意思就是這樣子。
辯論難以出其右 菩薩之名為無勝
再來就是「無勝菩薩」。無勝,不是沒有勝利,而是完全勝利。我們這個華語就是這樣子的,「無勝菩薩」按照字講,沒有勝利的菩薩,那就錯誤了;也就是祂完全是勝的。所以華語很難學就是這樣子,華語比較難學。「無勝菩薩」的意義,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講說,這個菩薩很會辯論,沒有人辯得上祂。
當初西藏的古格王朝,智光王跟菩提光,那時候的王叫智光、菩提光。他們去印度迎請聖者阿底峽尊者到西藏來弘法,那是西藏密教的後弘法期。他們去到那裡,不知道哪一個是阿底峽尊者?問了很多人,認為是德行高超的,問不到。有人跟他講:「阿底峽尊者他的胸前掛滿了鑰匙。」就是key,祂的胸前掛滿了 key。How come?掛著那些 key 幹什麼?一個 key 就是一個 temple,temple 的門的 key。
為什麼祂有那麼多 temple?因為祂說法辯論 number 1。跟祂辯論佛法… 印度有一個習慣,他們喜歡辯論佛法,流傳到西藏就是「辯經」。藏人有「辯經」,就是我學了佛法我跟你辯論,哪個贏?哪個輸?「辯經」。有沒有?拍掌,然後馬上就講,你馬上就回答,就好像兩個人在打拳一樣,就這樣子在那邊辯論,那個在西藏就叫做「辯經」。
阿底峽尊者在印度辯論第一,辯輸的要把 temple 送給祂,還有皈依祂,拜祂為師。所以祂胸前很多的鑰匙,就是廟的鑰匙。祂傘蓋非常多,辯贏了就給祂多一個傘蓋,就是這樣子的意思。阿底峽尊者因為祂很會辯論,所以祂胸前掛滿了鑰匙。他們去到那裡,認到一個胸前掛滿了鑰匙,一問,祂果然就是阿底峽尊者,所以再把阿底峽尊者迎回到西藏,這是西藏密宗後弘期的開始。前弘期是蓮華生大士,後弘期就是阿底峽尊者。祂在西藏,一直到祂要離開西藏的時候,剛好尼泊爾那邊有戰爭,祂回不去,所以祂就是在拉薩附近的一個地方,在那裡圓寂,阿底峽尊者是在西藏圓寂的。
阿底峽尊者很會辯論,沒有人能夠辯得祂,跟祂講論經典佛法,祂都是第一名,這種菩薩說法第一、辯論第一,這種菩薩就叫做「無勝菩薩」。會說法,而且祂論經典非常的微妙,沒有人能夠勝過祂,就叫做「無勝菩薩」。這樣知道嗎?
功德智慧飾佛土 菩薩其名為嚴土
再來「嚴土菩薩」,就是以所有的功德,跟自己的智慧去莊嚴佛國淨土的菩薩;以自己的智慧,跟所有的功德去莊嚴了淨土。其實這一本《維摩詰經》也是這樣子的。菩薩為什麼能夠有莊嚴這個淨土呢?為什麼能夠莊嚴淨土呢?《維摩詰經》就是在講這個道理,整個《維摩詰經》都是這個樣子。所以「嚴土菩薩」就是以自己的功德,跟自己累積的所有智慧,去莊嚴佛國淨土的菩薩,叫做「嚴土菩薩」。
「無勝菩薩」像阿底峽尊者,就等於是「無勝菩薩」一樣。今天解釋了「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
講個笑話吧。一個大媽誤打誤撞加入了一個博士的群組,有一個博士提問了:「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碰到人,會不會把人打傷,或者是把人砸死?」群組裡的博士就熱鬧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討論了將近一個小時。這位大媽只是講了一句話:「你們有沒有淋過雨?」群組裡面突然一片寂靜,最後大媽就被踢出群組。所以,有的時候,不一定博士能夠贏,平常的常識或者是累積下來的知識,勝過那些腦筋非常複雜的博士,這個是有道理的。一滴水從虛空中自由落體下來會不會打傷人?人家大媽一講就講出來了,那些博士還在想了半天。
這個是中國的笑話。去年過年媳婦挺著大肚子給媽媽拜年,媽媽非常感動,臨走時給媳婦一千塊壓歲錢。媳婦摸著肚子問:「媽媽!這錢是給我的,還是給孩子的?」媽媽馬上就明白,又從身上掏出一千塊錢給媳婦:「這是給孩子的。」媳婦又講話了:「聽醫生講是雙胞胎。」對不起哦,今天我在家裡準備的笑話沒有帶來,所以臨時找這幾個笑話,這個笑話是臨時的。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