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答 互動就是力量第七十四集】

20201226日 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主持西雅圖雷藏寺「黃財神本尊法」同修暨《道果》第 361  


中國的弟子問的。

Q336-1: 頂禮師佛!「梵網菩薩戒」與「瑜伽菩薩戒」有何區別? 

 

A336-1: 先講第一個。《梵網經》是專門講戒律的;「瑜伽菩薩戒」,你把這兩個戒律、戒本,梵網菩薩戒、《梵網經》的菩薩戒你拿出來看,跟「瑜伽菩薩戒」拿出來看。你自己就可以看出它的區別。除非你從來不看,但是你知道有這兩本經典。我現在問,這個「梵網經菩薩戒」跟「瑜伽菩薩戒」,「梵網經菩薩戒」誰看過?師尊是受過在家菩薩戒,你們這裡有受過在家菩薩戒的嗎?所有出家的,大部分都受過吧?菩薩戒都要受過。現在再問一下,「瑜伽菩薩戒」,誰受過「瑜伽菩薩戒」?

 在密教裡面,有兩個派,一個是唯識、一個是中觀。密教裡面,在印度目前來講,瑜伽師跟中觀師。中觀師就是龍樹菩薩所創的,是中觀。無著菩薩所創的就是瑜伽,瑜伽就是唯識。跟密教所謂的瑜伽士有點不同。瑜伽士是在岩洞裡面修行的,不住在寺廟,稱為瑜伽士。住在岩洞裡面、山裡面,岩洞裡面獨自修行的,叫瑜伽士。住在寺廟的就是屬於出家的喇嘛,瑜伽士是住在岩洞的。在密教裡面有這樣子的分別。

 如果講瑜伽,就是講唯識師,唯識的師父,專門唯識論的師父,就是彌勒五論,彌勒菩薩的五論。有無著菩薩跟世親;無著、世親。那麼中觀是龍樹跟提婆,跟他的弟子提婆,他們倡導中觀。「梵網經菩薩戒」就是一般的菩薩戒。師尊也授過「梵網經菩薩戒」、在家菩薩戒,師尊在南投碧山岩寺。那時候,有三個師父,一個是慧三老和尚、覺光老和尚、另外一個就是賢頓老和尚,三個老和尚來主持,這個在家菩薩戒。我是在碧山岩寺授的戒。我受的戒是「梵網經菩薩戒」。


 跟「瑜伽菩薩戒」有什麼不同?現在問大家。誰看過「瑜伽菩薩戒」?我們都沒有人看過。可能就是密教的戒律。「瑜伽菩薩戒」可能就是屬於密教的。「梵網經菩薩戒」屬於顯教的戒律。「瑜伽菩薩戒」可能就是密教的菩薩戒。我是這樣子推理,因為很少人看過。這個你們大家都沒有看過嘛?誰看過「瑜伽菩薩戒」?問的人是中國的蓮花濟河,你既然看過「梵網經菩薩戒」及瑜伽經菩薩戒,有何區別?你看過就自然能夠區別,沒有看過的沒辦法區別。你看過就是你懂得區別。那你既然去區別出來,你再寫出來給我們看。

 「瑜伽菩薩戒」,我相信是密教的。「梵網經菩薩戒」是屬於顯教的。我授過,師尊受過顯教的「梵網經菩薩戒」、在家菩薩戒。所以我三個師父都要記得,你授戒的三師是誰?賢頓老和尚丶慧三老和尚丶覺光老和尚,三個老和尚都已經歸天。你要懂得你那時候的三師是誰,三個師父;你受在家菩薩戒,你要懂得三師是誰。我們真佛宗的三師、在家菩薩戒的三師是誰?一個是釋迦牟尼佛、一個是彌勒菩薩、一個就是盧師尊。你要懂得三師,這三個師父,受戒的時候要懂得三師,記得!那麼「梵網經菩薩戒」與瑜伽經菩薩戒,當然有區別,你看了就知道。這是第一個問題回答你,蓮花濟河。

 手機你們看了,有沒有?那跟「梵網經菩薩戒」有什麼不同?你兩個看一看。因為戒條很多喔,我記得「梵網經菩薩戒」有兩百多條戒律。我們受戒的時候是七天,那時候是七天,七天的時候要講戒給我們聽,要講好幾天的戒律給我們聽。有沒有?一定是不同的嘛,因為既然兩本戒本,一定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你可以比較。因為戒條太多了,那個是幾百條的戒條,在家菩薩戒有好多的戒條。我們的真佛宗的菩薩戒也有好多的戒條。一定是不同的。你受過菩薩戒的人,一定要每天,在家菩薩戒,每一次修法完或者是晚上還要誦戒;就算出家的也要誦戒、每天晚上要誦戒,時時刻刻都要記住那個戒條,一定有不同的地方。


 「瑜珈菩薩戒」跟「梵網經菩薩戒」一定不同,因為經典不一樣。網路上有?好啊。(按編:瑜伽菩薩戒本講義-六度波羅蜜 http://www.paramita6.org/downloadfile/yqjy.pdf  

 我唸一下:「本書《「瑜伽菩薩戒」本》之科判與戒目,係參考引用宗喀巴大師《菩提正道菩薩戒論》、遁倫法師《瑜伽論記》,及太虛大師、續明法師《瑜伽菩薩戒本講義》彙編而成。

 戒文乃依據《瑜伽師地論》四十卷本地分中,菩薩地戒品之原文(《大正藏》三十冊~Page515-521),與一般流通版《菩薩戒本》(《大正藏》二十四冊)內容不盡相同,並依《菩薩戒論》多出「二緣捨戒及得戒不失」,這一段重要原文。今以新式標點斷句,與簡略誦戒儀式修訂之,以方便講誦之用。並附錄《地持菩薩戒本》與《在家菩薩戒本》,以供受持、比對之用。」 

 這是它出版的說明。所以它的根據是宗喀巴大師的《菩薩正道菩薩戒論》。當然是密教的,對不對?但是這裡的「瑜伽菩薩戒」本講義,這裡也有顯教的師父講,遁倫法師《瑜伽論記》,這是顯教的法師。太虛大師、續明法師《瑜伽菩薩戒本講義》彙編而成,這裡顯、密都有。「戒文乃依據《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的,我剛剛講彌勒菩薩是屬於瑜伽宗;中觀宗是屬於龍樹菩薩,龍樹、提婆。《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無著跟世親根據「彌勒五論」,彌勒有五論,其中有一個是《瑜伽師地論》。我跟你們講這些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你們都沒有看。那既然沒有看,怎麼講?


(第二天補充)

昨天有提到,有人問《梵網經》跟瑜伽菩薩戒本,瑜伽菩薩戒本跟《梵網經》的戒本有何不同?師尊也好像就是講了一個大概,同門也沒有回答什麼,反而是新加坡蓮萊上師他幫忙分析,把這個《梵網經》跟瑜伽菩薩戒本分析給我們聽。現在按照他的分析,我來稍微講一下,《大乘梵網經》跟《瑜伽師地論》戒本二者的相同跟不同的地方。《大乘梵網經》跟《瑜伽師地論》的菩薩戒本,有同、有不同的地方。所謂相同的地方:

1. 都是菩提心成為菩薩根源而所說的戒律。

2. 都是從身口意跟貪瞋痴的根源而說的障礙——菩提心的過失。

3. 兩則事項雖有大同小異,但是都是圍繞著菩提心而來論此事項。

4. 都是包含了五戒跟六度。五戒,殺盜淫妄酒;六度,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就是包含了這些東西,這是相同的部分。那麼《大乘梵網經》既然稱為經,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梵網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個《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所講的(昨天有講過彌勒五論)。唯識又稱為瑜伽宗。


不同的地方呢?一本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一本是彌勒菩薩所講的。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以戒的行為來守,以果報來解說和警惕,沒有什麼開遮的法,沒有什麼開遮的,犯了就是犯了因果。這裡,在《梵網經》裡面有提到飲食的戒律,彌勒菩薩沒有提到這個。像這《梵網經》裡面有提到吃肉的戒跟吃五辛的戒,但彌勒菩薩沒有提到。提到犯戒、守戒的果報,釋迦牟尼佛講了,也就是講犯了戒以後的因果;那麼彌勒菩薩所講的呢,除了戒的行為以外,也以戒為初發心來守,以唯識的角度來解說。所以彌勒菩薩是唯識的祖師,龍樹菩薩依照文殊師利菩薩的說法,祂講中觀。

那彌勒菩薩講唯識,是有開遮的,開遮就是說,犯了戒可以原諒的。犯戒的程度有「染違犯」、「非染違犯」、「無違犯」,有三個標準,這是彌勒菩薩所講的。講一個例子(編按: 掉動嬉戲戒),如果諸菩薩安住在菩薩淨戒律儀裡面,「為掉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喧嘩紛聒,輕躁騰躍,望他歡笑。如此諸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妄念起,非染違犯。」犯戒分成三種,稱為染違犯、非染違犯、無違犯者。有提到禪定的缺失的戒律(佛陀沒有提到這個),例子是「貪味靜慮戒」。彌勒菩薩有提到「貪味靜慮戒」,好像你在禪定裡面得到了一種樂受,你貪圖了,這個就是犯戒。這是彌勒菩薩所講的。沒有提到犯戒、守戒的果報,是以因明觀點來陳述成就的功德和障礙的逆緣。

這是蓮萊上師所講的異跟同,有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我記得《梵網經》的菩薩戒,它有幾個重戒也有輕戒:有十個重戒跟四十八個輕戒。十個重戒是:「五戒」——你犯了五戒就等於五種重戒了,也就是殺盜淫妄酒;「說四眾過戒」——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自讚毀他戒」——自己讚揚自己,然後毀謗他人;「慳惜加譭戒」——就是很小氣又毀謗別人;「瞋心不受悔戒」,你生氣了,人家勸你,你也不悔改,這是犯了重戒;「謗三寶戒」——毀謗佛法僧。這是《梵網經》的菩薩有十個重戒;那輕戒非常多,一共有四十八個輕戒,

瑜伽菩薩戒本裡面主要分為四個重戒,以貪瞋痴為中心而研發了四個重戒,也稱為「四種他勝」,且皆有開緣,開緣也就是開遮了。貪瞋痴四重戒分上、中、下品。上品的犯戒定義是,犯者不知道慚愧而且深深喜愛(反而喜愛犯戒),這是重戒。犯戒的程度以染違犯、非染違犯、無違犯為三個標準。

輕戒分類非常的多,從輕戒中再分成更微細的戒。其中輕戒裡面有:「很小氣,連三寶都不供養」(編按:「慳心不供三寶戒」,這算是輕戒;「貪名利戒」,貪名貪利,這個是輕戒;「不敬有德同法界戒」,對於這個有德行的,你根本不恭敬;「不應供受襯戒」,什麼叫應供?佛法僧你應該供養,不應供,你不供養;以及不受重寶施戒」。這些都屬於是輕戒,但是輕戒還有很多,不只是這樣子而已。

這個是回答昨天的問題——昨天沒有講。那當然師尊也知道《梵網經》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沒有開遮,沒有開遮的意思是說,沒有讓你悔改的機會。彌勒菩薩講的《瑜伽師地論》,它是有開遮,有開遮就是說可以讓你懺悔、悔改,這樣子。

 

第二個問題。 

Q336-2:地藏菩薩七星令旗,它的作用?在家可以供奉嗎?如何應用?

 

A336-2:我告訴…回答中國的蓮花濟河的這個問題:「七星令旗只有真佛宗才有。」因為畫這個「七星令旗」的人是師尊,沒有人有。這一個令旗只要貼出來,是召魂的作用。什麼是召魂的作用?就是說,在做超度的時候、超度法會的時候,要把這個七星令旗給列出來。一列出來,它本身就有能力去召所有遠、近的,所有一切的「中陰」身跟鬼魂,全部聚集。這個七星就是屬於北斗,是七星;南斗,是六星。用七星這種神的力量,地藏菩薩的令,召集七星的令,能夠召集到所有的幽魂。

 一般來講它的作用就是召魂的作用。你這個七星令旗拿出來,就是要做超度,要做超度的法會,才用七星令旗拿出來。「在家可以供奉嗎?」你如果要供奉地藏王菩薩,供奉七星令旗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要拿出來搖,因為一搖的話,所有鬼魂都會到。那裡面代表著地藏王菩薩跟北斗七星,跟大家講它的作用。「在家可以供奉嗎?」有了七星令旗,你供奉起來就等於供奉北斗七星及地藏王菩薩。但是你不要給他搖動,不要給他拿起來搖。搖的話就是召魂,召魂幡。

 (師尊轉身看西雅圖雷藏寺壇城)對啊,這裡有很多七星令旗,但是不要隨便搖啊。這邊也有,對啊。最上面那一個字是,宇宙意識;天、地、人,日、月、七星、地藏菩薩。那個不要去動,那只是供奉。你如果要做超度就可以運用,不做超度不要用。

 

Q336-3:師尊文集第193冊《牛稠溪的嗚咽》,「是睡著還是醒著」一文中,寫到:我在修「中陰法」時,又成就了「陽焰觀」。請教師佛,何為「陽焰觀」?請師佛指導!阿彌陀佛!

 

A336-3:「陽焰觀」就是禪定的時候,修「中陰」法的時候……「中陰」法,什麼叫「中陰」啊?是靈魂,「中陰」就是靈魂,「中陰」又叫「中有」、又叫靈魂。一般世俗人就講靈魂,「中陰」、「中有」,同樣的東西。什麼叫做「中陰」跟「中有」?就是說你活著的時候、死了,你死亡了到輪迴,這一段時間,你的神識就叫做「中陰」跟「中有」;就是兩個的中間:你已經死亡了還沒有輪迴,這一段就叫做「中陰」跟「中有」。

 我要先講「中陰」跟「中有」,你才知道什麼是「中陰」。你已經死亡了,到還沒有輪迴,這是輪迴,這中間就叫做「中陰」跟「中有」,也就是靈魂。師尊在修「中陰」法時,也就是自己本身雖然是睡著,但是你的「中陰」,靈魂出竅。所以這個叫做「中陰」,又成就了「陽焰觀」。什麼叫「陽焰觀」?在太陽底下的光焰,太陽底下的光焰就是陽焰。太陽底下的光焰,閃耀、非常閃耀的光,像火一樣的,太陽周邊的那種光亮,閃耀的光亮產生出來。

 

我們首先,一般來講,它這個有好多的光、好多光,一個是螢光。最先看到的是煙,一般我們看到,先打坐的時候,用你的陰陽眼所看到的,首先看到的是煙。煙就是那個白色的霧,一直出現在你的眼前,那個叫做煙,先看到煙。再來看到螢、螢光,螢火蟲的那種一點、一點的亮光出現。後來其中,你可以看到陽焰;是其中的一種光,是太陽的周邊的光亮,叫做陽焰。「請教師佛,什麼叫做『陽焰觀』?」「陽焰觀」就是太陽周邊的焰火所閃耀出來的光,那是靈魂出竅的時候,以靈魂的識可以看到煙、看到螢光、看到陽焰。

 我最近出版了一本書,你們有沒有讀過我寫的?先看到什麼、再看到什麼、再看到什麼、再看到什麼?有差不多十幾種的,才寫過而已。那本書你們都沒有看?最近的一本修法的心要跟口訣,《解脫道口訣》你們看了沒有?當中有沒有寫到這個「陽焰觀」?你們看了都忘了。

 應該會寫到,你會先看到什麼。「中陰遷識」的時候,你會先看到什麼、看到什麼、……,都會有一個程序的。所以,有的時候寫的書,如果不重讀的話,真的都會忘掉的。《解脫道口訣》沒有錯,那一本書裡面應該有記載到。所以「陽焰觀」不是一種觀想,而是實際上的看見、實際上的看到;實際上你看到了焰、看到了螢火,螢火蟲的光,星星點點。然後你又看到陽焰,陽焰就是其中的一種,叫做「陽焰觀」。


慶賀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八十聖壽 「一生一咒」800萬遍上師心咒活動,從今年師尊的佛誕日正式啟動,請參加者到TBSN官網以下鏈接登記資料: 每持滿十萬遍上師心咒者,宗委會將把名單呈給師尊加持。每持滿一百萬遍者,將列名護摩法會功德主,資料請師尊主壇護摩法會時下護摩爐。